精實六標準差

六個標準差與DMAIC : 先瞄準,再發射 (下)

by 阿諾 Arnold 阿諾 Arnold 無迴響

DMAIC是Six Sigma的系統基礎,透過一連串的專案執行,DMAIC就像瞄準鏡一樣,穿越流程的濃霧森林,層層過濾,鎖定濃霧後的關鍵少數問題,然後發射精準的子彈,一槍斃命。最了不起的是,DMAIC甚至包含後續監控系統,確保企業投資可以持續獲得良好效益...

根本原因是什麼?

DMAIC的第三個步驟:Analyze, 分析。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龐大流程的漆黑森林中,辨識出目標位置,而且必須用科學的數字證明,那個黑影確實就是我們要解決的目標。

怎麼做?要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Six Sigma必須雙管齊下進行:

  • 流程分析
    畫出各種完整而詳善的流程圖,像是可麗餅製作廚房火爐的配置、廚師的排班時間、店內服務生的排班時間、廚房到座位區的步行距離、…,用流程分析、時間分析、甚至TIMWOOD(價值與浪費分析)等等Six Sigma工具,鉅細靡遺地深入了解、解構整個流程,以找出隱藏的根本原因。
  • 數據分析
    將全部流程數據分門別類進行統計分析,一個都不能漏掉。Six Sigma寧可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人。經過六個標準差的矩陣工具、統計分析,我們終於從大量繁複的對象中,指認顯著差異,找到導致變異敵人的根本──也就我們的目標對象:關鍵少數原因(final few causes)。

怎麼解決?

這個階段,我們要找出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改善方案。假如我們發現可麗餅送到客人手中低於58度的關鍵少數原因,是放在取餐區的循環時間過長,那麼,我們可以先透過Six Sigma各種腦力激盪工具,發想改善這個流程問題方案。接著,檢視流程限制,評估每一種解決方案的必須條件、投資報酬率、…,套用各種最佳條件濾鏡,層層縮小範圍,直到我們決定最可行、符合最大利益的改善方案。

接著,擬定執行計畫和風險管控,準備前導測試。比對改善流程與實際運作,確認流程KPIs確實提升到六個標準差的滿意程度以後,就可以將方案正式付諸實行了。

如何維持?

 

到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完成前面4個既繁瑣又複雜的專案了。我們使用DMAIC瞄準鏡,穿越流程的濃霧,鎖定關鍵少數問題,然後針對問題,發射了萬中選一、最符合效益的改善方案(子彈)。

現在,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要怎麼確定可以持續成果?怎麼確保、持續你每一份可麗餅送到客人手上時,都是穩定不變的58度幸福的溫度?

監控(Monitor)是Six Sigma重要的最後一哩路。利用Six Sigma的監控工具,定期的監控報告(monitor report)計畫,確保整套監控系統運作順暢,然後,就可以準備完美的結案了。

DMAIC: 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品質

企業之所以能永續經營,有兩個重要原因:1) 能夠滿足社會需求,2) 能夠獲取利益。Six Sigma這把狙擊槍,能夠讓企業用更少的變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品質,一次滿足兩個要件。

DMAIC是Six Sigma的系統基礎,透過一連串的專案執行,DMAIC就像瞄準鏡一樣,穿越流程的濃霧森林,層層過濾,鎖定濃霧後的關鍵少數問題,然後發射精準的子彈,一槍斃命。最了不起的是,DMAIC甚至包含後續監控系統,確保企業投資可以持續獲得良好效益。

 

這次用製作可麗餅當作說明例子,對六個標準差這把狙擊槍來說,其實任務過於簡單,就像我在前面提過的,越複雜、越困難、越龐大的流程,越能看出Six Sigma的不凡功力。此外,除了針對「改善已有流程」打造的DMAIC系統方法之外,六個標準差還有針對「設計新流程」的DMADV,這些實用的內容,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談!

六個標準差與DMAIC : 先瞄準,再發射 (上)

by 阿諾 Arnold 阿諾 Arnold 無迴響

如果Six Sigma是一把槍,它一定是把殺手級狙擊槍,因為它最擅長解決的,是那些在數里之外搖曳不明、難以定位的朦朧黑影。越複雜、越龐大、越令管理者頭痛的流程,越能看出六個標準差Six Sigma不凡功力--我們一旦下手,務求一槍斃命。

 

精實六標準差專家 | Arnold

在進入六個標準差的DMAIC之前,讓我們玩一個遊戲。

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有1,000元。然後你選擇要不要擲硬幣:(1)擲到正面大頭你可以再獲得1,000元獎金,(2)反面數字則什麼也沒有;或者(3)你選擇不擲硬幣,直接獲得500元獎金。

你要不要擲硬幣?

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有2,000元。你繼續選擇要不要擲硬幣:(1) 擲到正面大頭就什麼都沒有,(2)反面數字會被扣1,000元獎金;或者(3)你選擇不擲硬幣,直接被扣500元獎金。

你要不要擲硬幣?

根據劍橋認知科學家Sara Garofalo,大部分的人在第一輪會選擇丟硬幣,在第二輪選擇不丟,但要是我們仔細想想,兩輪遊戲中,無論桌上籌碼多少,你不擲硬幣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1)擲到加碼/安全過關:桌上獎金2,000

(2)擲到扣獎金/沒有獎金:桌上獎金1,000

(3)不擲硬幣:桌上獎金1,500

但為什麼大部分人會靠直覺做出這樣不理性的判斷?這是心理學上定義的「可得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判斷邏輯謬誤。

什麼意思?人類大腦有許多處理訊息的習慣規則,其中一個是,對負面訊息的反應比正面訊息激烈。因此,「不想被扣500元」,要比直接「獲得500元」要更令人有感覺,就是這個大腦「更有感覺」的非理性因素,妨礙我們理性地看待事情結果。

遺憾的是,這個地球上,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做決策、解決問題的。他們靠過去經驗或直覺去做判斷,遵循經驗設定的模式,然後陷入認知偏差,以至於做出無理的、錯誤的、甚至後悔莫及的判斷。

這就是六個標準差存在的意義,和它越來越受大型企業重視的原因──不但可以打破決策時的判斷謬誤,還可以借科學數據之力,協助管理者看得更遠、想得更深。

打破捷思謬誤的狙擊槍:Six Sigma

一般人在解決問題或面臨決策時,單憑直覺或過去經驗,要不亂槍打鳥,要不trial and error,在漫長的錯誤嘗試後,才終於找到解決方式。換句話說,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我所謂的「散彈槍」,只能解決那些已經很明確、擺在眼前、小規模的問題。

但這不是六個標準差Six Sigma的殺手級作風。如果Six Sigma是一把槍,那它一定是把狙擊槍,因為它最擅長解決的,是那些在數里之外搖曳不明、難以定位的朦朧黑影。

越複雜、越龐大、越令管理者頭痛的流程,越能看出六個標準差Six Sigma不凡功力。六個標準差的改善專案,會將90%的時間和心力花在「瞄準」上,經過層層過濾,確定目標,我們一旦下手,務求一槍斃命

今天要講的DMAIC,就像Six Sigma這把狙擊槍上的瞄準鏡,它的功能,是協助槍手逐步縮小瞄準範圍,直到完全鎖定要解決掉的目標對象:那些影響我們產品品質的關鍵少數因素(final few causes)。

瞄準鏡:DMAIC

DMAIC(音:D-mac)共有五個階段:定義 Define、測量 Measure、分析 Analyze、改善 Improve、控制 Control。5個階段,分別要確認5個重要的問題。這次我們先講前兩個:

問題是什麼?

Six Sigma在講究數據的同時,目標是客戶感受。因此,在第一個定義階段,我們要問:從客戶的角度來看,什麼是最重要的?並利用六個標準差工具箱裡琳瑯滿目的工具,找到數字定義的方式。

假設你是可麗餅店老闆,客人向你反應「欸,這可麗餅『很普通』」。對客戶而言,你的可麗餅不夠特別,心理價值不高,當然就無法賣更高的價格。所以,你想要讓你的可麗餅能夠帶給客人特別的感覺;更精確地說,你想要你的可麗餅是一個「令人感到幸福」的可麗餅。

那麼,我們就得把「幸福感」,運用Six Sigma標準工具,用能夠量化的數字定義出來──我們要客人接過手中的可麗餅剛剛好是攝氏58度,最幸福的溫度。所以,我們得到特定、清楚、可衡量的定義是:每一份送到客人手上的可麗餅,都必須是58度──沒有上下正負,Six Sigma可是不允許任何模糊空間的。

問題有多大?

接下來我們要弄清楚,距離目標有多遠:目前送到客人手上的可麗餅都是幾度、變異性有多大?建立什麼基準,怎麼測量?

這個階段需要盡可能蒐集詳盡大量、正確可靠的數據,企業本身已有累積現存資料和測量當然是最佳情況,否則就必須花費成本去蒐集建立。而假如成本、時間有限,或資訊母體太大,Six Sigma專案人員無法取得全部資料的時候,也可以透過嚴謹的抽樣,有效獲得結論。

在進行這一步驟,務必記得,直到「客人接過可麗餅」那個瞬間才是「結果」,前面所有的製作/非製作過程:麵粉種類、材料來源、爐火、師傅、烘烤、起鍋送到客人手上的距離和時間……都是Y=f(x)這個Six Sigma公式中的X要檢驗的流程。

我們要在一長串、繁瑣複雜的X當中,用六個標準差的工具箱一個個檢定確認,建立基準,然後找出要監控的變異,界定出要改善的流程KPIs。

下一篇繼續進行DMAIC接下來的三個步驟!

6σ太陽系──看懂六個標準差Six Sigma

by 阿諾 Arnold 阿諾 Arnold 無迴響

話雖如此,在六個標準差的世界,有一個宛如十誡般不容推翻的鐵則:“In God we trust. Otherwise, Show me data.” 就算是「心滿意足」這樣的感受描述,要進入六個標準差體系之前,都必須要化作可以理性計算的具體數字。對我來說,這正是6σ最了不起之處…

精實六標準差專家 | Arnold

今年,「六個標準差」剛剛好30歲了。

從1987年1月摩托羅拉Motorola發起「六個標準差Six Sigma」專案到現在,經過30年歲月考驗,六個標準差從原本一項生產流程實驗性計畫,日漸成熟完整。現在它不只是歐美各大企業的重點項目,台灣本土像是長春集團、車王電子集團、甚至國營企業台電…等等大型企業,也都引進Six Sigma六個標準差,將自己提升到世界級企業水準。

特別是在這十年間,因為六個標準差的明顯成效和靈活策略,使用範圍從原來的電子業、製造業,應用擴散到各式產業:歐美企業如AT&T、可口可樂The Coca-Cola Company、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星巴克Starbucks、沃爾瑪Wal-Mart、和吉尼亞梅森醫療中心Virginia Mason Hospital…,都運用六個標準差來改善他們的管理、服務、交易流程。

六個標準差究竟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六個標準差宛如一個運轉的太陽系,在這個龐大體系中,位處最核心的是它所代表的思維方式,周邊圍繞運作著不同層次的「六個標準差」定義──它是一種企業文化,一個改善系統,和一個統計學標準

六個標準差是一個龐大的運作體系,有四種不同層次的定義。

So… what is SIGMA?

我們先從最外圍開始。你可能聽過六個標準差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六西格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在統計學上,代表符號是希臘字母σ,Sigmaσ用來衡量流程品質的變異和分配、控制流程產出,讓流程變異控制在規格上限(USL)和下限(LSL)之間。而6σ的統計學意涵,就是在常態分配曲線下,以平均母體為中心向左右延伸+6σ單位時,曲線下所涵蓋的面積百分比。

P(μ-7.5σ<x<μ+4.5σ|x~N(μ, σ2)) =0.9999966

嗯?好像有點複雜?

沒關係,用簡單的話來說, 6σ六個標準差只容許3.4 DPMO的不良率,也就是,在1,000,000個「結果」裡,最多只能出現3.4個失誤

「結果」可以帶入的東西很多,像1,000,000通Cold calls、1,000,000筆交易、1,000,000次運送、1,000,000包餅乾…無論如何,六個標準差的宇宙裡,有一個信念是:「結果Y」是由「流程X」定義,Y=f(x),想控制結果,就必須從流程下手。流程中的變異,是完美最大的敵人。

現在你明白了,六標準差是一種追求「最小出錯」的思維,盡可能消滅在各個流程環節的出錯率,停止無謂的成本浪費,幾乎到止於至善的境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是運用大量的事實、統計方法、流程分析,以「理性數字」來領導企業的管理流程,甚至經營戰略。

In God we trust…. Otherwise, show me data

6σ整體來說由數據驅動(Data-driven),但在此先提一句:一如所有積極、成功的商業思維,六個標準差的終極關懷,是顧客感受。六個標準差的起點和終點,都是顧客導向。對我們來說,顧客感受才是核心目標,在那以外所有的事實、數據和統計分析等科學工具,只是我們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減少不確定變異,提供穩定的、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都是為了讓顧客心滿意足(並節省成本、增加利潤)。

話雖如此,在六個標準差的世界,有一個宛如十誡般不容推翻的鐵則:“In God we trust. Otherwise, Show me data.” 就算是「心滿意足」這樣的感受描述,要進入六個標準差體系之前,都必須要化作可以理性計算的具體數字。而這個貫穿六個標準差體系的鐵則,對我來說,正是6σ最了不起之處:極度科學,數據為基礎的思維實踐。

其實,6σ的堂奧,經過解釋之後就淺顯易懂,最難的部分是,你願不願意按部就班、吹毛求疵、絞盡腦汁地,用數百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拆解流程內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可能性、每一個細節,一一將它們變成可以衡量分析的數字? 這即是看似「錙銖必較」的六個標準差,內在深信不疑的價值。

改善商務流程的工具 A Tool for Better Business…

到目前為止,你已經知道,六個標準差是一個以顧客感受為導向、以數據科學為基礎的方法。

這方法要拿來幹什麼呢?細節上該如何運作?下一篇我們來看看,在六個標準差背後的改善系統:DMA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