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都愛聽故事?故事行銷為何有用? ──「故事」改變人類大腦和行為的秘密

為什麼人都愛聽故事?故事行銷為何有用? ──「故事」改變人類大腦和行為的秘密

by 胡芷嫣 Morgane Hu

更確切地說,故事改變的不是抽象的「想法」,它改變的是更科學、更具體的物質──你的大腦化學組成...

室內燈光頓時全都亮起。

巨大螢幕上的畫面逐漸淡去。剛才在你眼前發生的飛車追撞、炸彈瓦礫噴射、豪門世仇恩怨、淚眼汪汪的生離死別…,此刻,都被一長串枯燥的演員工作人員表取代。

戲院人員打開逃生門,用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聲音,指示出口方向,還順便提醒你,別忘了帶走隨身垃圾。

觀眾席上的你默默地知道戲演完了。該走了。你知道應該帶著插著吸管的飲料杯,依照戲院人員的指示方向,從方才驚心動魄的故事中轉身離開,回到那個屬於你的平淡、尋常的「現實世界」。

你的理智清楚這一切。儘管如此,你那副走出戲院時仍舊瞳孔放大、心跳加速、手心發汗的身體,顯然不這麼想

你有想過在聽故事時,大腦在幹什麼嗎?

以上這個我們都遇過的情景,不只清楚展現了故事能發揮的強大影響力,更重要的訊息其實是:故事不只能改變你的想法,還能(潛意識地)改變你的行為

更確切地說,故事改變的不是抽象的「想法」,它改變的是更科學、更具體的物質──你的大腦化學組成

在一場實驗裡面,神經經濟學家Paul Zak先讓受試者抽血,然後看一小段影片,情節大綱是:

Ben是一個兩歲半的小男孩,他正在後院玩耍,一切看起來都和一般小男孩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 Ben剛剛做完腦癌的化療手術,他現在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身體不痛了,他好快樂。

而Ben的爸爸,望著在窗外無憂無慮地玩耍的Ben。他不曉得要怎麼裝作若無其事地陪Ben一起玩,因為他能理解小小的Ben不能理解的事情:Ben正在死去,幾個月內。

Ben的爸爸一面盡力珍惜和Ben相處的愉快時光,一面也明白,當你打從心底清楚、接受了一個人所剩的時間如此有限,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說這句話的當下,Ben的爸爸彷彿和他的兒子合而為一了。就彷彿,爸爸自己也正在死去。

影片結束, Paul Zak對受試者再抽一次血,結果發現,在受試者欣賞這段影片的同時,他們的大腦同時在釋放兩個化學物質:皮質醇(Cortisol)和催產素(Oxytocin)。

(對影片有興趣?來看看這段解說影片0:10~1:25的模擬動畫)

實驗證明,越有感=越慷慨

也就是說,這段故事不只挑動了觀眾們內心不安的情緒,同時也挑起了人類深層的同理心。

讓我解釋一下。皮質醇就是俗稱的「壓力荷爾蒙」,大腦會在你面對壓力或不安情緒時分泌,幫助你專注處理不安的情緒來源;而催產素則是俗稱的「愛情荷爾蒙」,也是大腦在感到壓力時會釋放的物質,但它的用處是激發人類社交本能,增進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催產素甚至會增強同理心(empathy,讓你更願意去幫助你關心的人。

人類深層的同理心,也帶動非自利性的給予和付出行為。Paul Zak發現,假如你在實驗後,要那些血液中同時增加皮質醇和催產素的人(大約一半),捐錢給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或重病兒慈善團體他們都會比較慷慨地掏錢出來。願意捐獻的金錢數量,和他們大腦分泌的皮質醇和催產素濃度,呈現正相關

「故事可以藉由改變人類大腦化學物質,進而改變人類行為。」Paul Zak說。

這也是為什麼,在古時候被用來解釋奧秘自然現象、理解複雜人生的「故事(神話)」,在現代,被當成最強大的商務策略工具之一──只要想想鞋商TOMS,大概就能略知一二了。

不要只說故事,說一個有意義的故事

為什麼這部小影片可以造成大腦這麼明顯的化學變化?Zak的解釋是,這對父子的故事(無論或真或假)符合德國劇評家提出的劇情圓拱(dramatic arc故事原型,又稱作Freytag的金字塔。像是下面這個圖:

內容行銷說故事行銷品牌,故事方程式

很接近那些你可能在坊間耳聞的「故事黃金方程式」,對吧?但其實,所謂的「故事黃金方程式」並沒有一定版本,像上面這種新古典自由學派的「劇情圓拱」原型,或者是俄國形式主義的「回歸均衡」原型,甚至是Ted Talks以及好萊塢電影裡浮濫使用的「英雄旅程」原型…,我們以後可以好好談一談這些有趣的故事原型,但現在我想說的是──

沒有哪一種故事原型是鐵則。故事的核心,在它的訊息意義深淺,故事的感染力,在受眾能夠同理的程度;一個沒有核心意義的故事絕對沒有強勁的感染力,而一個有感染力的好故事,我認為,就是在兩者間打出微妙平衡。

因此,假如你的品牌或產品正要開始建立內容,應該問自己第一個核心問題是,你要傳達什麼訊息給市場?要扮演一個走在尖端的流行開創者?或是希望帶給使用者舒服的自信態度?你的故事必須先有了基本意義,再開始談敘事手法,直到找到最適切的故事模樣、傳達最讓人「有感」的敘事能量為止。

讓這個故事,改變聽眾的大腦,然後,你就有機會像行銷人常說的一樣,成功「改變聽眾的行為」。

 

胡芷嫣 Morgane Hu

少數自求學時代即致力鑽研「說故事技藝」的內容製作專家。在大家都還沒聽過「故事行銷」時,她便開始研究並應用這門古老的技藝。從文學、哲學乃至於神經科學,Morgane在海內外各個敘事城堡遊蕩多年後,終於懂得一個道理:創造有感染力的內容,背後最大的秘訣不是該怎麼說,而是該怎麼傾聽。

少數自求學時代即致力鑽研「說故事技藝」的內容製作專家。在大家都還沒聽過「故事行銷」時,她便開始研究並應用這門古老的技藝。從文學、哲學乃至於神經科學,Morgane在海內外各個敘事城堡遊蕩多年後,終於懂得一個道理:創造有感染力的內容,背後最大的秘訣不是該怎麼說,而是該怎麼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