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

又見孩童在校遭襲擊:從安全管理觀點談校園安全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是時候,我們認真思考校園安全這件事了...

不幸的,又見 校園傷童 事件了。前天台南有一位20歲女子,帶著7把美工刀,到一家幼兒園廁所割傷4歲小朋友的手臂,當場被逮後,昨天竟然又到附近的國小,以同樣手法犯案,用刀劃傷7歲男童。與2015年北投文化國小女童割喉命案一樣,兇嫌都是躲在學校廁所,伺機傷害手無寸鐵、毫無反抗能力的學童,而且是無特定對象的隨機犯案

作為一名以 校園安全風險防治 為己業的人,看見又有小朋友在校園裡被攻擊受傷了,除了不捨,也一時湧上許多話想說,和大家分享安全管理的一個最重要基本觀念。

台灣 校園安全事件 接連發生,而且頻率越來越高。根據台南市教育局的說法,學校與警方訂有「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已經加強孩童上下學期間學校周邊的巡查和門禁管理,並檢視校園安全防護和緊急應變機制,同時與衛生局合作聯繫,掌握社區內危安因子。

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小朋友在學校裡面遭到攻擊。雖然校方每次都承諾會加強防範,但是,從安全管理的角度看來,無論警方再怎麼加強巡邏,圍牆設備再滴水不漏,類似事件還是極可能再度發生...

因為這些措施都忽略了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觀念:阻隔

何謂阻隔?

所謂阻隔,是指將「保護對象」和「可能造成傷害的人事物」進行隔離。可以分為時間阻隔和空間阻隔:

A. 空間阻隔

基本上,校園圍欄或大門進出管制的存在,都是為了進行隔離;但現在強調「友善校園」,開放社區居民進入活動,便較難在空間上隔離「閒雜人等」。即使如此,開放範圍最好和小朋友的活動範圍分開,避免場域重疊、接觸。

B. 時間阻隔

或者,如果學校開放校外人士進入學校活動,那麼,開放時間必須和有小朋友在校的時間錯開,必要的話,兩個時段之間也可以像電影院一樣進行清場。

我們細想這幾宗校園孩童受傷事件,可以發現,這些兇嫌進入校園,幾乎有如入無人之境,根本沒有人把他們攔下來!如果在制度、環境上落實阻隔的觀念,看到 不應該出現的人,在 不應該出現的空間、不應該出現的時間 出現,都會比較容易警覺、第一時間處置。但如果沒做好阻隔,任警衛再小心、家長再擔心,任大家再步步驚心,都於事無補。

誰應該被阻隔?

但誰是不應該出現的人?也就是說,誰是要被阻隔的 「陌生人」?

專業安全管理中定義的 陌生人,是沒有被「授權」進入校園的人。他可能是教職員的朋友,也可能是孩子的親戚。因為,只因為他是學校的家長,或是常見的面孔,就不會是犯罪人嗎?

舉前陣子的事件為例,有位女老師跟男朋友發生感情糾紛,男朋友就來學校找女老師,跟警衛說他是XXX的男朋友,居然就順利進入了學校,後來就在校園對女老師進行攻擊。雖然受害對象是女老師,但是,設想另外一種情況,這名憤怒的男子也可能會傷害學校裡脆弱的學童,不是嗎?

校園安全健檢

陌生人進入校園,對孩童安全造成威脅。(Photo: Kenming Wang/Flickr)

只要是不被授權進去學校的人,都屬於陌生人,都屬於「不安全」的存在。更何況現在社會壓力頗大,某些人在心智低潮的時候,會讓他「失去理智」,失去原有的行為準則或道德立場,讓他在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狀態下產生犯罪行為。而這些人,可能是一個不熟悉的親切鄰家大哥哥,如鄭捷,或是你熟悉的某些鄰舍。

怎樣做到阻隔?校園安全健檢

怎麼樣做到阻隔呢?其實,每間學校的狀況都不一樣,位置地點、學生人數、人口組成...都是會影響到校園安全風險的評估項目。因此像台南教育局全體一套適用的「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更不用說校園安全演練經常淪為形式,只剩下重複演練單調劃一的腳本。

唯一能杜絕類似傷害事件再發生、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各校延請專業人員進入校園第一線,進行完整的 校園安全健檢,以國際級安全標準,實地檢測  校園安全四大環節,量身打造安全補強設計,找到弱點,才能有效防範。

校園安全健檢

最後,引用著名安全管理專家Don Rondeau說的話:「我們必須要認清,我們的孩子上課學習的環境,是非常容易受攻擊的。」

加強校園安全,不是要把小孩生活學習的環境變成監獄,而是要有效保護小朋友,讓他們快樂、健全的學習長大。台灣的小朋友一天有超過六、七個小時待在學校裡,重要的校園安全,必須要靠校方、專業人士、家長和小朋友,大家一起共同鞏固。

(Front photo:Kelvin Wang/Flickr)

校園安全國際注目度升高...暗藏危機的台灣國中小校園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台灣的小朋友一天有超過六、七個小時待在學校裡,校園環境,是他們成長、生活、呼吸的場所,校園環境安全至關重要…

安全管理專家|孫保忠 Steven

是時候,所有關心小朋友安全的家長或老師,仔細思考孩子在校園面臨安全威脅的可能性,以及校園防範機制了。

從北投小二女童在校內廁所遭到割喉殺害,到剛屆滿一年的內湖小燈泡事件,台灣公共安全和校園安全,近年頻頻亮起紅燈,這些新聞對社會大眾來說尚於心不忍,更何況是孩子的父母?

我自己就是兩個國小小朋友的爸爸。這些小朋友受害的社會新聞,帶給我的衝擊,不亞於任何父母親──事實上,殺害北投女童的龔姓殺人犯,在那天早上,原本是想闖入西湖國小行兇,蹲在170公分高的圍牆牆墩上,鬼鬼祟祟探頭探腦時,被小朋友和家長發現,才慌忙離開去尋找其它下手對象。

看到這則新聞,任何身為父母的人都會不禁想:如果當時缺少了這位格外留心、具有「安全意識」的家長,事件的後續發展如何?被害人是否就是西湖的小朋友了?就像嫌犯說女童「她倒楣遇到我」?接下來,可不可能他在隱密處犯案、無人發現,因而有2-3個孩子受害?

監視器、保全人員…這些表面安全,並不是真的安全

於是,我開始留心研究調查台灣中小學校園的安全管理。

現在台灣校園普遍都有監視設備、保全人員(雖然其中少數可能是保全爺爺),一般父母親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和思考,可能認為有了這些東西,孩子的安全就可以放心了,但從我的安全管理經驗來說,這些設備和人員,如果沒有搭配正確的觀念、定期的巡檢,是無法發揮任何防備效果的。有幾個原因:

  • 「存在」不表示「能用」

只要是機器,都需要保養、維護、更新,可惜的是雖然很多學校都有編預算買安全設備,卻沒有編預算進行維護。所以,往往在保固期過了、設備出狀況時,學校方沒有進行更換,甚至根本沒有察覺──比方說,雖然你可以在螢幕上看到監視畫面,但是硬碟早已失去儲存的功能,萬一事件發生,根本無法提供任何證明資料。

  • 有監視「設備」不代表有人「監視」

更多的問題,不是硬體的不足,而是來自人的管理。監視設備在安全管理中的功能,通常是偏向事發後的釐清處置,至於「當下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安全危機,是否能夠及時制止,必須倚靠監看人員、巡邏人員的配合。然而,學校是相對來說比較安逸的環境,通常不會有大事,監看設備畫面的保全人員,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處於放空或是忽略的狀態。恐怕假如真有人在畫面中行兇,只要畫面占比不要太大,都無人覺察。

學校是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安全管理仍舊不容許片刻鬆懈。(Photo: ajari_flickr)

  • 因為「不方便」而關閉設備:

為了培養小朋友開放、健全的身心,前一陣子台灣很流行低圍欄或沒有圍欄的「開放校園」。而有些開放校園雖然設置了電子圍籬設備,但可能經常有小狗小貓們穿越,誤觸警鈴,導致鈴聲大響、勞師動眾,後來覺得徒增行政困擾,便把警報器關閉,不只經費付諸流水,更把孩童的安全暴露於危險之中。

這些問題共通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我一直不厭其煩強調的:”Awareness”的重要性。真正要落實一個安全的環境,除了設備維護,流程與機制的設計執行,和保全人員辨識危機的能力,更有賴校園所有成員的安全意識與警覺心,就像西湖國小那位見義勇為的家長一樣。

孩子一天超過六個小時在學校裡:至關重要的校園安全

台灣的孩子一天待在學校至少六、七個小時起跳。(Credit: Tony Tseng_flickr)

Rockfiled安全管理公司的總裁Don Rondeau,本身也是一名知名的安全管理專家,訓練過國土安全局人員、經手處理過DC校園槍擊事件。針對校園安全問題,他曾表示,我們必須要認清,我們的孩子上課學習的環境,是非常容易受攻擊的。學校必須針對校舍加強安全措施、進行風險防治,這麼做,不代表大人要把小孩生活學習的環境變成監獄,而是要讓安全設計不干擾學生的學習,但仍能有效地保護他們。

台灣的小朋友一天有超過六、七個小時待在學校裡,校園環境,是他們成長、生活、呼吸的場所,至關重要的校園安全,必須要靠校方、專業人士、家長和小朋友,大家一起共同鞏固。

進一步了解校園環境安全風險

 

你我都關注的晶華樓梯事件: 兩次跌跤,給企業的公關與安全雙重警示

by 黃逸卿 Echo Huang 黃逸卿 Echo Huang 無迴響

大飯店的消費客訴事件可說是家常便飯,處理上也必定有一套機制,但鬧出人命這檔事,就不是平常能夠在公關危機處理上來「練兵」的了…

今年初,有兩個台灣政商大人物,在晶華酒店的樓梯摔倒了。

先是一月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跌倒傷及頭部不幸身故,引發的社會風波未平,兩個月後,高齡85歲的前行政院長唐飛,也摔了一跤,急送三總進行左肩手術。

其實,這兩起連續事件,對所有的企業主來說,不啻為一個警示。這次我們從公關危機處理,和安全管理兩個角度來談這起事件,希望從專業知識的角度,提供借鑒,避免同樣憾事發生。

媒體關係經營專家黃逸卿:公關危機處理,謹慎要再謹慎

在辜成允摔傷後的第一時間,根據媒體報導,晶華酒店的公關人員一律不接電話、不公開對外發言,在辜先生不幸辭世之後,於飯店大門廣場前降下半旗致哀。整體公關危機處理,在新聞上的呈現上,沒有太大問題。

問題比較大的是兩個月後,前行政院長唐飛同樣在酒店跌倒,晶華第一時間發布的新聞稿內容,就讓不少媒體、公關業界人士「傻眼」。

  • 事件距離太近,應對措手不及

由於唐飛跌倒意外消息,是在已經離開醫院後才曝光,晶華酒店儘管有致電表示關懷,但新聞稿的重點,卻放在解釋唐飛跌倒的樓梯「和辜成允跌倒的是不同樓梯」,還強調唐飛摔倒後自行起身自稱沒事,未免少了一點人情溫度,也讓人不禁疑惑短時間內再度發生類似意外,晶華的應對是否有些措手不及?

新聞一出,一連串網友又開始質疑「這家店到底有多少個容易讓人跌倒的樓梯?」「唐飛是軍人出身,再痛當然強撐著說沒事!」「以前安檢都怎麼過?」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表示曾經差點在晶華的樓梯摔倒,可能在事發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客人在樓梯摔倒,只是都不是名人罷了。

大飯店的消費客訴事件可說是家常便飯,處理上也必定有一套機制,但鬧出人命這檔事,就不是平常能夠在公關危機處理上來「練兵」的了,因此,平日的警覺性與教育訓練,就顯現出重要性。

  • 更妥切的反省、應對之道

以辜先生的不幸事件來看,事發後,內部第一時間就要立刻進行檢討,以後類似事件的處理。公關的警覺性若高一些,就會發現已經不只一次有顧客在飯店樓梯跌倒,甚至也有過類似的客訴,是否該跨部門來個檢討會報?如果有,相信唐飛前院長接著發生跌倒事件時,以晶華酒店的公關經驗和能力,應能處理得更漂亮。此外,如果新聞稿首先表達對跌倒者的關心,然後表示飯店會盡全力協助後續事宜,最後再重申飯店極度重視客戶安全的自我反省,以及後續的實質改進之道,這樣的回應將會妥切得多。

這陣子晶華頻繁「出包」,兩起樓梯事件之間還穿插香奈兒機房失火,內部公關也是難為,只能說要謹慎再謹慎。企業成長的路上,問題事件難免,但事件的後續處理,都顯示企業面對公關危機時,必須謹慎再謹慎。尤其當企業客流很大一部份是社會中高階層時,這些不夠周全的應對,都會在客層間傳開,對企業形象乃至實質價值造成傷害。

晶華的股價在1.23往下掉,之後雖回升,卻在祝融之災、唐飛跌倒後,一路跌到10年新低。

安全管理專家孫保忠:那些企業主不可輕忽的"Near Miss"

有人跌倒身亡,不消說,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但這個事件最扼腕的是,從安全管理(safety)的角度來說,這個錯其實是能夠避免的。

  • Near Miss:差點鑄下的大錯遲早成真

雖然我自己沒有去過晶華,但在事件發生後,不少身邊朋友和網友都直呼以前差點在晶華樓梯跌倒,我認為,這些聲音早就應該被晶華聽見、並採取行動了。

因為這些聲音,就是安全管理中的"Near Miss"──「差點發生的錯誤」

服務生差點打翻熱湯,主管差點簽錯合約,貨物差點掉落(但因為運氣好活其它原因而沒有發生),都叫”near miss”。這個安全管理的概念,簡單來說是「夜路走多就會碰到鬼」,只要累積一定數量的「差點」跌倒,總有一天,就會有人「真的」跌倒,只要有人會跌倒,總有一天,就會出現一次「嚴重」跌倒。

要如何防止Near Miss「升級」?坦白說,任何一個工作場域(特別是工廠、廚房、碼頭…等高危險性的操作環境),都不可能只靠安全管理主任、建築法規、甚或ISO標準就足以防堵所有潛在危險,需要在裏頭工作的每一個人,有意識地去阻止傷害繼續擴大。

在日常營運的條件下,針對near miss改進可以採取的最簡單方式是風險評估矩陣:平日積極收集near miss事件或其它投訴問題,每3個月製作摘要,召開安全會議,依照各起事件的嚴重性和發生頻率,去評估危險等級。最後,對每個事件列出待改進項目、行動方案,以及時程和追蹤結果。

晶華酒店,安全管理,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跌倒,唐飛跌倒

  • 回報獎勵機制:收集第一現場的最真實回報

那為什麼,即使有這麼多人都說他差點在晶華樓梯跌倒,都不見晶華有所改善呢?一個可能是晶華的安全部門知道這件事情,但沒有採取相關措施;另一個可能,是晶華的安全部門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我希望是第二種。也因此,企業主們,請建立near miss回報的「獎勵機制」吧!假如你參加C-TPAT驗證,美國海關一定會問你:要是有員工或客戶抱怨near miss事件,你會給他什麼獎勵?如果你並沒有設計獎勵制度,將有損C-TPAT評估結果──因為你沒有提供利益動機,就不會有踴躍回報,那麼,就不會有最接近真實第一現場的資料,你的企業安全,就勢必蒙受間接傷害。

俗話說,Shame on me if you fool me twice,這次晶華樓梯事件,並不是單一事件,也不是單純的「運氣差」、員工集體拜個拜就可以解決,當中軟硬技術環節、安全和公關觀念,都顯示企業平時的風險經營,以及專業知識的重要。

 

 

晶華酒店年初事件時間整理:

01.21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跌倒,腦後著地,送醫急救不治。

02.25 地下一樓香奈兒機房火警,整棟疏散,無人傷亡。

03.22 晚間前行政院長唐飛失足跌倒,左肩著地,送醫術後出院。

像競爭對手一樣思考,並發動攻擊:歐美企業都在用的「紅隊作業」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美國國安局有一支菁英部隊,叫做「老虎小組(Tiger Team)」,這個部隊專門「自己人打自己人」,對美國軍隊發動無預警攻擊,以測試自家人的防衛、應變、安全管理能力...

「大多數企業根本不知道自己安全弱點在哪裡。」安全駭客Chris Nickerson說。

有一個下午,他打給美國名人圈最高調炫富的鑽石商「比佛利傑森(Jason of Beverly Hill)」,在電話裡聲稱自己是高檔生活時尚雜誌Crave 的記者,下個月要製作比佛利傑森的封面專題,要求進入比佛利傑森總部拍攝訪問。

隔天,Chris順利進入比佛利傑森公司內部,近距離訪問到比佛利傑森的CEO。

一個月後,Chris帶著兩名同夥,趁著陽光明朗的周末,在人來人往的比佛利精華地段,侵入比佛利傑森在商業大樓裡、戒備森嚴的公司總部。他們最後成功偷走了保險箱裡數百萬美元的鑽石,以及比佛利傑森所有好萊塢名人富人等客戶資料,包括銀行帳戶。Chris還大搖大擺地在CEO辦公桌上留下一張三人行竊得手後對著鏡頭大笑的拍立得照片。

但Chris並沒有被起訴。

相反地,他獲得了一筆比佛利傑森給他的豐厚酬勞。

誰來告訴我,應該怎麼做?

這是怎麼一回事?

話說,美國國安局有一支菁英部隊,叫做「老虎小組(Tiger Team)」,這個部隊專門「自己人打自己人」,對美國軍隊發動無預警攻擊,以測試自家人的防衛、應變、安全管理能力。

而Chris和他的夥伴,就是民間企業的老虎小組,又稱作「紅隊(Red Team)」──他們進行的紅隊作業(Red Team Operation),是接受企業委託的安全駭侵(hacking),嘗試攻破那些自稱安全的企業大樓和系統,找出防護弱點,然後提供改進方案。

就在Chris受比佛利傑森安全主管秘密委託、佯裝記者進入比佛利傑森公司訪問CEO的那個午後,他其實帶著隱藏攝影機,將公司內的監視器位置、室內布局、甚至在訪問過程中將CEO的生日和公司內部線索,都摸得一清二楚。他甚至還利用請櫃檯小姐幫他印一份USB文件當作藉口,在比佛利傑森公司的電腦下載後門程式,破解該企業所有安全密碼。

red team, 紅隊作業, chris nickerson

在美國電視節目Tiger Team, Chris示範趴在地上爬行,躲過比佛利傑森的動作感測監視器。(Credit: Youtube截圖)

在每次入侵「成功得手」後,Chris 都會在事後製作一份安全檢討報告書,告訴企業經營者他突破保安的方式,以及應該怎麼做,才能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益,讓安全系統更加完備──比方說,為企業門禁卡加一個只要區區幾百塊台幣的護套,就可以避免門禁卡資料被有心人士竊取。

Chris Nickerson不只被視為安全駭客界的最後良心,他的行動,也是民間紅隊作業的始祖。

企業嚴重自我認識不足的三大原因

就像Chris說的,大多數企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安全弱點在哪裡。但之所以如此,有三大原因:

  1. 安全設施防君子,不防小人

很多企業認為裝設安全系統,就「安全」了。事實上,警報器、防盜系統等安全措施雖然是必要的,卻完全阻擋不了「積極、有計畫」的入侵。

就拿比佛利傑森的例子來說,就算企業總部布滿密密麻麻的監視器、動作感測警報器、安檢雙層門、尖端保險箱…這些安全措施,還是輕而易舉地遭到Chris破解。就如另一位紅隊專家Jayson E. Street說,一般實體的安全設施「完全阻擋不了一個決心要入侵的惡棍。」

  1. 我會中樂透,他會遭小偷:大腦認知的欺騙伎倆

人,通常不願意仔細思考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倒楣事。認知科學家Tali Sharot指出,大多數人都有「樂觀偏見(Optimism Bias)」,亦即,在「已經被告知」事實數據的情況下(例如樂透得獎機率是千萬分之一,而離婚率是1/2),大多數人仍然會高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機率,低估發生在自己身上壞事的或然率。更別提人類認知中錨定效應、驗證偏誤等認知陷阱,使得像分析師等企業人員,很可能在一開始評估時,就給出具有誤導性的數據。

  1. 沒有壞消息,是最糟的壞消息:群體盲點

一個企業主管在會議上分享了一個想法、宣布一個決策,獲得全體一致無異議通過。這時,企業主感覺棒呆了。

但他並不應該。熟悉紅隊作業的人都深知,沒有壞消息背後通常有兩種原因:其一,它意謂著企業組織文化已經成功滲透到每個員工身上,每個人用習慣的文化,習慣的邏輯,習慣的語言,進行習慣的工作。以至於沒有人有能力,跳脫思考框架,查覺到潛在的重大風險。

其二,員工不敢表達反對意見的。多數企業經營者都高估了自己給予「員工表達反對意見」的空間,或者,好像有一個匿名申訴管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殊不知此舉只是暴露──甚至加強──「無法容忍公開異見」的企業文化。哈佛商學院教授Amy Edmonson則說得一針見血:「從來沒有人因為不說話而被開除」,向上司報告可能風險,員工就必須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

任何層級組織內部,都有溝通盲點。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Martin Dempsey回憶,他正式升任4星上將的那天,有另外一個四星上將向他道賀:「從現在開始,再也不會有人和你講真話了。」

用更強的力量反擊

沒有人可以當自己的裁判,為自己的表現評分;要求企業組織可以不靠外力自行產生有價值、有建設性的異見,更是不切實際。最理想的做法,還是請「組織外部」專業人士協助進行,校園、建築物等安全實體滲透,或是企業重要決策前的商戰模擬,讓沒有組織束縛的外部團隊,運用解放手段,和可靠的技術經驗,協助企業組織評估潛在風險。

就像美國知名大律師Dudley Malone說,「我從不曾從那些和我意見相同的人身上,學到任何東西。」為企業進行紅隊作業,讓企業經營者能夠在傷害發生前,先用「用敵人的角度思考」,學敵人的方式攻城,才能知道,怎麼把自己的牆蓋得更牢。

 

 

FSR、C-TPAT都不夠看!安全管理界的最高等級是科技之王蘋果Apple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你知道嗎?由Intel、Sony等大廠聯合制定的FSR安全標準,和由美國政府國土安全部制定的C-TPAT反恐標準,都贏不過Apple一家科技公司為自己量身制定的最高等級安全標準...

安全管理專家|Steven

時常有老闆疑問,為什麼某些國際大廠商的生意,不要說成交了,自己連邊都碰不到?事實上,不是價格問題,也不是品質問題,更不是人脈問題,而是在「安全」問題上,你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說到安全管理,一般人會馬上聯想到的是ISO,而內行的專業人士,可能就會聽過FSR、C-TPAT、或是亞洲大廠愛用的AEO。這些都是業界流行的安全標準,名目洋洋灑灑,項目五花八門,但整體來說,它們都是針對不同性質的對象,所制定的不同保護措施。

IntelSony等高科技產品 = 犯罪集團下手目標

全世界第一個針對國際運輸實體貨物,制定安全標準的平台是TAPA,「付運資產保護協會」。

大約二十年前,那個「高科技產品」當紅的時代,晶片、手機、螢幕…等輕薄但是昂貴的產品,在全球大量湧現。

「全球」意味著跨國,「出現」意味著運輸,「跨國運輸」四個字聽來簡單,但裡頭存在密密麻麻的環節,清點、配送、倉儲、進出…,衍生一個又一個容易疏忽的漏洞。此外,高科技產品市場價值驚人,一個棧板的貨動輒上百、上千萬美金,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運輸中的高科技產品,常常淪為犯罪組織鎖定的對象。

物流logistic運輸跨國

於是,Intel、HP、Sony…等等的高科技產品大廠,結合半導體廠商、物流業者和專業顧問公司,以減少國際供應鏈損失為共同目標,組成了TAPA,共同制定了貨運安全要求,也就是FSR (Freight Security Requirements),還有貨車運輸安全要求,TSR (Truckling Security Requirements)…等安全標準,要求配合的供應鏈廠商符合需求,而且定期更新。

藥品、菸草、化妝品…都適用

事實上,除了高科技產品,其它只要是體積小、高單價的東西,運輸都有很高風險,也都適用於TAPA制定的安全標準。所以像是藥品、菸草、化妝品…等廠商,也都是採用FSR。

由於FSR是由顧客(廠商)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參與制定,要求業主(供應鏈)必須符合的條件,所以,進入TAPA認證名單、證明自己的安全管理能力,是爭取高端訂單的第一步基礎。

C-TPAT: 加入反恐聯盟,給你關稅優惠

C-TPAT則是由美國政府主導的安全標準。911恐怖攻擊後,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邊境保護局成立海關-商貿反恐怖聯盟: 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鼓勵全世界供應鏈廠商加入反恐聯盟。

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美國海關官方定期派員追查、檢核進入美國境內貨物的供應鏈,從最一開始的集貨裝箱、監視器錄影保存日期、雇傭關係,到程式設計和資訊安全…鉅細靡遺,嚴堵恐怖份子滲入。

因為有通關優惠、加快通關速度等優惠條件,美國本土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有參與,全球已有11,400個單位加入。全世界只剩一個地方,美國海關還沒有去做安全審核,那就是──沒錯,中國。

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威脅意識」

每種安全標準的技術細節各自有別,但事實上,最最最重要,對於「安全意識(Awareness)」的要求,是一致的。

C-TPAT是國土安全意識躋升下成立的計畫,特別強調安全意識並不叫人意外。但連FSR這樣一個針對實體貨品的安全條件,也多次強調抽象「意識」層次的重要性,以至於在稽核表中,安全意識在不同地方出現五次之多,就凸顯安全意識的地位了。

什麼叫安全意識?你平時開車,發現車輛有異,可能會馬上下車察看。但只要是受過安全意識訓練的貨運司機,都知道,當發現車輛有異常,絕、對、不要下車。

物流logistic運輸transportation夜晚安全管理

深夜運輸很容易成為犯罪集團下手目標

這個時候,司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要向物流中心回報,現在必須進行意外停靠,然後拔出鑰匙,查看四周,下車,鎖上車門。

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因為過去就曾有司機下車上廁所,被敲暈,整台裝滿高價值商品的卡車被歹徒開走的案例。「安全意識」只是一時間的判斷,造成的結果卻可能是天堂或地獄。

安全管理大魔王: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

如果你看過FSR、C-TPAT或是AEO的安全需求清單,可能會對密密麻麻的項目清單、說明定義感到頭昏腦脹,但是,這還不是最令人頭大的。

──全世界頂尖科技大廠,如Apple和Microsoft,都擁有自己的安全標準。兩者的安全案子我都處理過,我可以告訴你,他們才是最難搞的大魔王,自訂的標準,絕對高於FSR、C-TPAT這些「套裝」需求要難上好幾倍。

蘋果和微軟自行設計的標準,多半是由像是退役海關這類資深人士,根據實務操作,結合FSR、C-TPAT等長處,再加入各自特殊需求,重新打造的一套業界最高標準,而且每年升級。標準的等級之高,讓它成為業界頂級安全指標──也就是說,如果某個廠商可以接下Apple的生意、符合他們訂下的安全標準,就代表這個廠商的安全管理能力,已經是世界最高等級,今後要和Samsung, LG, Intel…這些採用其它安全標準的業主談合作,至少在安全問題上,都沒有必要再驗了。

還在談ISO嗎?

現在,回到一開始我們談的問題上吧。如果想要和國際大廠合作,卻還在談ISO,顯然是沒有跟上歐美安全標準的觀念潮流,不要說成交了,連邊都搆不著。

企業必須先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等級,才有和歐美大廠合作的共同基礎。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可以透過員工培訓,以及安全顧問協助評估檢查的方式,進行國際安全管理認證。內在既能有效降低業務出錯率,外在也能增加客戶信賴度,是擴大企業能見度、提升收益的關鍵條件。

 

用安全管理,打造吸引高端客戶的企業「安全文化」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深夜的加油站,一輛載滿最新型號iPhone的卡車,司機下車上洗手間,聲稱遭到背後襲擊昏迷,整輛卡車被開走不見蹤影。

百億跨國企業,遭犯罪組織派員滲透,潛伏半年,奪取可用情資,一舉偷走數百萬美金商品…

風險管理專家 | Steven

上面這些並不是電影情節,而是貨真價實發生的企業失竊案件。

不為人知的企業失竊案

除了極少數大宗案件外,一般人其實很少聽聞企業失竊,也很難知道別的企業「遭小偷」,畢竟遭竊有損顏面,一旦發生,通常都是盡全力封鎖消息的。

但企業失竊案例確實存在,而且85%以上,都是內鬼所為。所以,「安全管理」往往是大企業的管理重點項目,世界上的所有高端廠商,如Apple, Intel, Microsoft… 都極度重視安全管理,無一例外。

安全的三個層次:基礎、技術、意識

安全管理的進行和層次,可以分成三個面向:

  • 基礎

安全管理的基本觀念,是把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鎖在一個你認為安全的地方,免於外部(人為)的威脅或傷害。但凡人、土地、財產,實體的商品,或虛擬的數據/資訊…都可以是企業/政府要保護的對象。

  • 技術

實務操作上,安全管理會利用一系列工具來打造「安全的環境」,範圍涵蓋業務流程、作業環境的檢查和設計,並且也和保全人員、防盜鎖、監視器、警報器…等環境監控布局有關。

  • 意識

安全意識(Security Awareness)則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環:員工必須有警覺心,執行業務時,要注意哪些異常狀況?面對異常狀況,採取的標準步驟是什麼?培養事前警覺,可以降低事後成本。而培養安全意識的做法精隨是,將「安全」從一套必須遵守的白紙黑字規矩,變成自發的行為習慣,進而,塑造成企業文化。

security 監視器 保險箱 安全管理

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是把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鎖在一個你認為安全的地方。Photo Credit: reynermedia/ flickr

千萬,不要輕忽環境對員工行為的塑造力

安全意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已有無數科學實驗和時間證明,外部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比我們以為的還要深刻。

舉個最有名的例子吧:1994年,紐約市是當時全美治安第三惡劣的地區,街頭搶劫、殺人、偷盜案不斷。傳奇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上任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對紐約所有違規行為(還不是犯罪喔),採取零容忍政策,只要抓到街頭塗鴉、地鐵逃票、持有大麻…一定嚴辦。

這個政策一開始遭到紐約市民強烈抗議──像有人會說,不就是塗鴉嘛?這麼多的警力,不去抓銀行搶匪,用來清塗鴉幹嘛?但是,這個看起來有點「搞錯重點」的做法,最後卻奏效了--朱利安尼8年任期,紐約市的犯罪率,降低一半。

原來,朱利安尼援用了犯罪學上的「破窗理論」:有膽子破壞平衡、砸破第一扇窗戶的人,其實是少數。因為人類的潛意識會根據周遭環境去調整自己行為,假如身在髒亂的環境,舉止就容易隨便;但假如身在乾淨有序的場所,行為就會跟著規矩起來。

所以,朱利安尼干犯眾怒,用鐵腕將紐約市變成一座乾淨、有序的城市,是為了向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人釋放訊息:請你守規矩。

 

企業安全,在防微杜漸

朱利安尼治理紐約的經驗,告訴每個企業管理者一件重要的事情:糾正看來不起眼的小錯,可以間接遏止大型過失。

培養員工警覺心,塑造乾淨有序的安全文化,一來有效降低業務出錯率,二來是能夠防微杜漸企業內部犯罪,三來,進一步創造企業競爭優勢--因為當你成為怎麼樣的公司,釋放怎麼樣的訊息,就會吸引到怎麼樣的客戶。特別是高端廠商,既然看重自身安全,自然會格外重視合作對象的安全管理水平。

無論是業界流行的國際安全標準,還是跨國企業的內部安全管理,首重強調的,都是企業整體的安全意識層級。想要贏得客戶信任,必須先打造企業的安全文化,畢竟,一個安全管理水平普通的公司,拍胸脯保證客戶個資不會遭竊,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