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小講

現有員工就是最佳法務?資深專家告訴你優秀法務的4大特質

by Xilienz Editor Xilienz Editor 無迴響

兼具法律思維和商業思維,擅長換位思考,以方便他站在企業效益的角度,在法律、業務、管理三個核心層面切換…

除了成立初期的公司設立和會計以外,微型企業一開始也許不會遇到太多有關法規法令遵循的問題,然而,只要企業成長到中小階段,開始有合作契約單位、中介機構,甚至開始政府部門交涉時,就迫切需要一個通曉法規的法務/法遵,受過專業法律思維訓練,確保內外都合於法規,而且主動為企業創造機會。

如果你正打算尋找優秀的法務人才,或者正苦惱找不到適合的法務人才,那麼這篇文章,或許就是你尋找已久的答案。

尋找優秀法務

企業應該尋找具備什麼特質的法務呢?

「經驗」當然是先決條件。經驗會讓一個菜鳥法務了解,法律不是用來打業務臉的硬梆梆條文,並且了解企業團隊合作的重要價值

其次,就是能兼具法律思維和商業思維,擅長換位思考,以方便他站在企業效益的角度,在法律、業務、管理三個核心層面切換,和業務部門和經理階層之間,就交易、經營、財務等問題進行溝通、折衝協調。

除此之外,最好還熟悉產業型態和商業生態,並且具備談判、溝通協調和危機處理能力。

以上特質/能力,符合兩點就可以說很不錯了,假如符合上述四個條件,那麼,就企業的角度來說,正是萬中選一的優秀法務人才。

法務人才的資歷和薪資條件

然而,我知道,優秀法務人才,哪有這麼好找。擁有多年專業經驗,能切換思考角度宛如切換空調溫度,既能防守又能進攻的法務人才,特別是資深法總(法務總監),薪資少說都在10萬以上。

那麼一個法務專員如何?就一般業界情況來說,法務專員薪資約5萬,多半已粗具1-2年相關經驗。法務專員On-board後,需要大約半年的調適熟悉期,約1年後才能獨自進行專案,至少3年後,才能擔綱法務主任,繼續累積3-5年經驗,再慢慢晉升到更高的崗位。大概10-15年的打磨與累積,才能晉升閱案無數、兼顧內外又能獨當一面的企業法務總監。

一個能獨當一面、防守間進攻的法務總監,至少要10年專業經驗。

善用企業培訓,現有員工可以是你的最佳法務

若資源有限,或真是找不到法務人員,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內部培訓。

大型企業內部的法務部門,自然有專屬企業內部培訓的固定課程與SOP,平時提供員工訓練,確保企業第一線人員(如業務、客服、HR等等)具備足夠且實用的法律觀念知識,在簽訂商務合約,或應付消費者投訴等情況時,能獨立自主、合情合理地處理。

假如沒有怎麼辦呢?建議可以和提供類似課程的法務顧問合作。像是Xilienz便提供完整的內部培訓服務,範圍涵蓋業務、客服、人資、執行或運作、個人資料保護,乃至帳務催收、信用評比,都可以依企業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培訓方案。

或者,最後一個選項是,讓你的企業人員「邊打怪邊練功」──這當然不是一個理想的情況,我也十分不推薦這個做法,因為一失足可能造成千古恨,代價將是賠上整個企業。

最頂尖的法務,是和企業並肩作戰的隊友

總言之,一個優秀頂尖法務的養成,需要時間、學習和多元經驗,是一個無法「打折」的漫長昇華過程。不管是要投入資源聘用優秀法務,或是選擇和外部法務顧問長期合作,企業主們要記住的一點是:最頂尖的法務,是和企業並肩作戰的隊友。我們都和企業目標一致,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更新自我,和企業一起成就偉大事業。

六個標準差與DMAIC : 先瞄準,再發射 (下)

by 阿諾 Arnold 阿諾 Arnold 無迴響

DMAIC是Six Sigma的系統基礎,透過一連串的專案執行,DMAIC就像瞄準鏡一樣,穿越流程的濃霧森林,層層過濾,鎖定濃霧後的關鍵少數問題,然後發射精準的子彈,一槍斃命。最了不起的是,DMAIC甚至包含後續監控系統,確保企業投資可以持續獲得良好效益...

根本原因是什麼?

DMAIC的第三個步驟:Analyze, 分析。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龐大流程的漆黑森林中,辨識出目標位置,而且必須用科學的數字證明,那個黑影確實就是我們要解決的目標。

怎麼做?要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Six Sigma必須雙管齊下進行:

  • 流程分析
    畫出各種完整而詳善的流程圖,像是可麗餅製作廚房火爐的配置、廚師的排班時間、店內服務生的排班時間、廚房到座位區的步行距離、…,用流程分析、時間分析、甚至TIMWOOD(價值與浪費分析)等等Six Sigma工具,鉅細靡遺地深入了解、解構整個流程,以找出隱藏的根本原因。
  • 數據分析
    將全部流程數據分門別類進行統計分析,一個都不能漏掉。Six Sigma寧可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人。經過六個標準差的矩陣工具、統計分析,我們終於從大量繁複的對象中,指認顯著差異,找到導致變異敵人的根本──也就我們的目標對象:關鍵少數原因(final few causes)。

怎麼解決?

這個階段,我們要找出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改善方案。假如我們發現可麗餅送到客人手中低於58度的關鍵少數原因,是放在取餐區的循環時間過長,那麼,我們可以先透過Six Sigma各種腦力激盪工具,發想改善這個流程問題方案。接著,檢視流程限制,評估每一種解決方案的必須條件、投資報酬率、…,套用各種最佳條件濾鏡,層層縮小範圍,直到我們決定最可行、符合最大利益的改善方案。

接著,擬定執行計畫和風險管控,準備前導測試。比對改善流程與實際運作,確認流程KPIs確實提升到六個標準差的滿意程度以後,就可以將方案正式付諸實行了。

如何維持?

 

到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完成前面4個既繁瑣又複雜的專案了。我們使用DMAIC瞄準鏡,穿越流程的濃霧,鎖定關鍵少數問題,然後針對問題,發射了萬中選一、最符合效益的改善方案(子彈)。

現在,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要怎麼確定可以持續成果?怎麼確保、持續你每一份可麗餅送到客人手上時,都是穩定不變的58度幸福的溫度?

監控(Monitor)是Six Sigma重要的最後一哩路。利用Six Sigma的監控工具,定期的監控報告(monitor report)計畫,確保整套監控系統運作順暢,然後,就可以準備完美的結案了。

DMAIC: 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品質

企業之所以能永續經營,有兩個重要原因:1) 能夠滿足社會需求,2) 能夠獲取利益。Six Sigma這把狙擊槍,能夠讓企業用更少的變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品質,一次滿足兩個要件。

DMAIC是Six Sigma的系統基礎,透過一連串的專案執行,DMAIC就像瞄準鏡一樣,穿越流程的濃霧森林,層層過濾,鎖定濃霧後的關鍵少數問題,然後發射精準的子彈,一槍斃命。最了不起的是,DMAIC甚至包含後續監控系統,確保企業投資可以持續獲得良好效益。

 

這次用製作可麗餅當作說明例子,對六個標準差這把狙擊槍來說,其實任務過於簡單,就像我在前面提過的,越複雜、越困難、越龐大的流程,越能看出Six Sigma的不凡功力。此外,除了針對「改善已有流程」打造的DMAIC系統方法之外,六個標準差還有針對「設計新流程」的DMADV,這些實用的內容,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談!

六個標準差與DMAIC : 先瞄準,再發射 (上)

by 阿諾 Arnold 阿諾 Arnold 無迴響

如果Six Sigma是一把槍,它一定是把殺手級狙擊槍,因為它最擅長解決的,是那些在數里之外搖曳不明、難以定位的朦朧黑影。越複雜、越龐大、越令管理者頭痛的流程,越能看出六個標準差Six Sigma不凡功力--我們一旦下手,務求一槍斃命。

 

精實六標準差專家 | Arnold

在進入六個標準差的DMAIC之前,讓我們玩一個遊戲。

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有1,000元。然後你選擇要不要擲硬幣:(1)擲到正面大頭你可以再獲得1,000元獎金,(2)反面數字則什麼也沒有;或者(3)你選擇不擲硬幣,直接獲得500元獎金。

你要不要擲硬幣?

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有2,000元。你繼續選擇要不要擲硬幣:(1) 擲到正面大頭就什麼都沒有,(2)反面數字會被扣1,000元獎金;或者(3)你選擇不擲硬幣,直接被扣500元獎金。

你要不要擲硬幣?

根據劍橋認知科學家Sara Garofalo,大部分的人在第一輪會選擇丟硬幣,在第二輪選擇不丟,但要是我們仔細想想,兩輪遊戲中,無論桌上籌碼多少,你不擲硬幣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1)擲到加碼/安全過關:桌上獎金2,000

(2)擲到扣獎金/沒有獎金:桌上獎金1,000

(3)不擲硬幣:桌上獎金1,500

但為什麼大部分人會靠直覺做出這樣不理性的判斷?這是心理學上定義的「可得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判斷邏輯謬誤。

什麼意思?人類大腦有許多處理訊息的習慣規則,其中一個是,對負面訊息的反應比正面訊息激烈。因此,「不想被扣500元」,要比直接「獲得500元」要更令人有感覺,就是這個大腦「更有感覺」的非理性因素,妨礙我們理性地看待事情結果。

遺憾的是,這個地球上,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做決策、解決問題的。他們靠過去經驗或直覺去做判斷,遵循經驗設定的模式,然後陷入認知偏差,以至於做出無理的、錯誤的、甚至後悔莫及的判斷。

這就是六個標準差存在的意義,和它越來越受大型企業重視的原因──不但可以打破決策時的判斷謬誤,還可以借科學數據之力,協助管理者看得更遠、想得更深。

打破捷思謬誤的狙擊槍:Six Sigma

一般人在解決問題或面臨決策時,單憑直覺或過去經驗,要不亂槍打鳥,要不trial and error,在漫長的錯誤嘗試後,才終於找到解決方式。換句話說,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我所謂的「散彈槍」,只能解決那些已經很明確、擺在眼前、小規模的問題。

但這不是六個標準差Six Sigma的殺手級作風。如果Six Sigma是一把槍,那它一定是把狙擊槍,因為它最擅長解決的,是那些在數里之外搖曳不明、難以定位的朦朧黑影。

越複雜、越龐大、越令管理者頭痛的流程,越能看出六個標準差Six Sigma不凡功力。六個標準差的改善專案,會將90%的時間和心力花在「瞄準」上,經過層層過濾,確定目標,我們一旦下手,務求一槍斃命

今天要講的DMAIC,就像Six Sigma這把狙擊槍上的瞄準鏡,它的功能,是協助槍手逐步縮小瞄準範圍,直到完全鎖定要解決掉的目標對象:那些影響我們產品品質的關鍵少數因素(final few causes)。

瞄準鏡:DMAIC

DMAIC(音:D-mac)共有五個階段:定義 Define、測量 Measure、分析 Analyze、改善 Improve、控制 Control。5個階段,分別要確認5個重要的問題。這次我們先講前兩個:

問題是什麼?

Six Sigma在講究數據的同時,目標是客戶感受。因此,在第一個定義階段,我們要問:從客戶的角度來看,什麼是最重要的?並利用六個標準差工具箱裡琳瑯滿目的工具,找到數字定義的方式。

假設你是可麗餅店老闆,客人向你反應「欸,這可麗餅『很普通』」。對客戶而言,你的可麗餅不夠特別,心理價值不高,當然就無法賣更高的價格。所以,你想要讓你的可麗餅能夠帶給客人特別的感覺;更精確地說,你想要你的可麗餅是一個「令人感到幸福」的可麗餅。

那麼,我們就得把「幸福感」,運用Six Sigma標準工具,用能夠量化的數字定義出來──我們要客人接過手中的可麗餅剛剛好是攝氏58度,最幸福的溫度。所以,我們得到特定、清楚、可衡量的定義是:每一份送到客人手上的可麗餅,都必須是58度──沒有上下正負,Six Sigma可是不允許任何模糊空間的。

問題有多大?

接下來我們要弄清楚,距離目標有多遠:目前送到客人手上的可麗餅都是幾度、變異性有多大?建立什麼基準,怎麼測量?

這個階段需要盡可能蒐集詳盡大量、正確可靠的數據,企業本身已有累積現存資料和測量當然是最佳情況,否則就必須花費成本去蒐集建立。而假如成本、時間有限,或資訊母體太大,Six Sigma專案人員無法取得全部資料的時候,也可以透過嚴謹的抽樣,有效獲得結論。

在進行這一步驟,務必記得,直到「客人接過可麗餅」那個瞬間才是「結果」,前面所有的製作/非製作過程:麵粉種類、材料來源、爐火、師傅、烘烤、起鍋送到客人手上的距離和時間……都是Y=f(x)這個Six Sigma公式中的X要檢驗的流程。

我們要在一長串、繁瑣複雜的X當中,用六個標準差的工具箱一個個檢定確認,建立基準,然後找出要監控的變異,界定出要改善的流程KPIs。

下一篇繼續進行DMAIC接下來的三個步驟!

6σ太陽系──看懂六個標準差Six Sigma

by 阿諾 Arnold 阿諾 Arnold 無迴響

話雖如此,在六個標準差的世界,有一個宛如十誡般不容推翻的鐵則:“In God we trust. Otherwise, Show me data.” 就算是「心滿意足」這樣的感受描述,要進入六個標準差體系之前,都必須要化作可以理性計算的具體數字。對我來說,這正是6σ最了不起之處…

精實六標準差專家 | Arnold

今年,「六個標準差」剛剛好30歲了。

從1987年1月摩托羅拉Motorola發起「六個標準差Six Sigma」專案到現在,經過30年歲月考驗,六個標準差從原本一項生產流程實驗性計畫,日漸成熟完整。現在它不只是歐美各大企業的重點項目,台灣本土像是長春集團、車王電子集團、甚至國營企業台電…等等大型企業,也都引進Six Sigma六個標準差,將自己提升到世界級企業水準。

特別是在這十年間,因為六個標準差的明顯成效和靈活策略,使用範圍從原來的電子業、製造業,應用擴散到各式產業:歐美企業如AT&T、可口可樂The Coca-Cola Company、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星巴克Starbucks、沃爾瑪Wal-Mart、和吉尼亞梅森醫療中心Virginia Mason Hospital…,都運用六個標準差來改善他們的管理、服務、交易流程。

六個標準差究竟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六個標準差宛如一個運轉的太陽系,在這個龐大體系中,位處最核心的是它所代表的思維方式,周邊圍繞運作著不同層次的「六個標準差」定義──它是一種企業文化,一個改善系統,和一個統計學標準

六個標準差是一個龐大的運作體系,有四種不同層次的定義。

So… what is SIGMA?

我們先從最外圍開始。你可能聽過六個標準差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六西格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在統計學上,代表符號是希臘字母σ,Sigmaσ用來衡量流程品質的變異和分配、控制流程產出,讓流程變異控制在規格上限(USL)和下限(LSL)之間。而6σ的統計學意涵,就是在常態分配曲線下,以平均母體為中心向左右延伸+6σ單位時,曲線下所涵蓋的面積百分比。

P(μ-7.5σ<x<μ+4.5σ|x~N(μ, σ2)) =0.9999966

嗯?好像有點複雜?

沒關係,用簡單的話來說, 6σ六個標準差只容許3.4 DPMO的不良率,也就是,在1,000,000個「結果」裡,最多只能出現3.4個失誤

「結果」可以帶入的東西很多,像1,000,000通Cold calls、1,000,000筆交易、1,000,000次運送、1,000,000包餅乾…無論如何,六個標準差的宇宙裡,有一個信念是:「結果Y」是由「流程X」定義,Y=f(x),想控制結果,就必須從流程下手。流程中的變異,是完美最大的敵人。

現在你明白了,六標準差是一種追求「最小出錯」的思維,盡可能消滅在各個流程環節的出錯率,停止無謂的成本浪費,幾乎到止於至善的境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是運用大量的事實、統計方法、流程分析,以「理性數字」來領導企業的管理流程,甚至經營戰略。

In God we trust…. Otherwise, show me data

6σ整體來說由數據驅動(Data-driven),但在此先提一句:一如所有積極、成功的商業思維,六個標準差的終極關懷,是顧客感受。六個標準差的起點和終點,都是顧客導向。對我們來說,顧客感受才是核心目標,在那以外所有的事實、數據和統計分析等科學工具,只是我們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減少不確定變異,提供穩定的、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都是為了讓顧客心滿意足(並節省成本、增加利潤)。

話雖如此,在六個標準差的世界,有一個宛如十誡般不容推翻的鐵則:“In God we trust. Otherwise, Show me data.” 就算是「心滿意足」這樣的感受描述,要進入六個標準差體系之前,都必須要化作可以理性計算的具體數字。而這個貫穿六個標準差體系的鐵則,對我來說,正是6σ最了不起之處:極度科學,數據為基礎的思維實踐。

其實,6σ的堂奧,經過解釋之後就淺顯易懂,最難的部分是,你願不願意按部就班、吹毛求疵、絞盡腦汁地,用數百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拆解流程內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可能性、每一個細節,一一將它們變成可以衡量分析的數字? 這即是看似「錙銖必較」的六個標準差,內在深信不疑的價值。

改善商務流程的工具 A Tool for Better Business…

到目前為止,你已經知道,六個標準差是一個以顧客感受為導向、以數據科學為基礎的方法。

這方法要拿來幹什麼呢?細節上該如何運作?下一篇我們來看看,在六個標準差背後的改善系統:DMAIC。

 

公關工作的價值,和企業公關顧問的3大優勢

by 黃逸卿 Echo Huang 黃逸卿 Echo Huang 無迴響

企業主和資歷豐富的公關顧問合作,不僅能免去每月沉重人事支出,也能擁有一個和企業隨時互動、待命的公關顧問。這個人將深度了解你的企業和產業型態,當企業需要時,反應立即而精準,是經營者「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投資...

媒體關係經營專家 | 黃逸卿

公關們都在做什麼?維持漂亮形象、對著鏡頭說話、社交跑趴、辦宣傳活動?嚴格來說,這些都對,也都不對──它們只是「公關」這門專業裡,被一般大眾看見的表面一小部份。

公關工作底子裡的功夫,其實要比一般人所看見的,要深厚得多。

「公關」的意思是公眾關係經營,他們代表企業與外界對話,維持公眾關係。因此,公關形象即代表企業品牌形象,公關工作做得好,品牌的公眾認同也會隨之提高。

基本工練好後,資歷更深、功力更高強的公關,也將化身企業的耳朵和眼睛,她不只是企業對外的傳聲筒,還能夠來回往返,幫助企業看見最宏觀的市場結構聽見最幽微處的消費者心聲

所以,公關,就是企業和外界最貼心的溝通管道。在過去,要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直接的途徑,就是透過媒體,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和不少中小企業經營者,對公關的印象要不就是辦活動,要不就是在公司出事的時候,出來圓場的部門,因為那都是「會上電視」的公關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剛剛說,好公關的功夫不只上電視如此而已,好的公關,可以幫助企業了解產業生態,評估市場趨勢;為企業主維持對外關係,經營媒體;還能夠幫助企業看見風險,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進而調整策略,追求更高整體價值。

這麼說起來,每個企業都需要公關部門,不是嗎?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設有公關部門,沒錯,我也明白,很多中小企業就算有「公關部」,也都僅止於活動、廣告等層面,無法真正發揮一個優秀的公關,可以為企業貢獻的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和公關顧問合作。原因可以從四點來說明:

成本:當有兩個選項的時候,選第三個

當小企業規模成長到一定程度,無可避免會開始產生「公關」的需求。(很多中小企業主認為他們不需要公關,但這個想法出自於對公關功能的誤解)

這個時候,中小企業主就面臨一道選擇難題:該不該編列人力,在內部成立公關部門?成立的話,一個資深媒體公關待遇約7萬元,宣傳、企劃、市場分析等人員每名約4到5萬元,算下來,將是每月可觀的人事支出費用,對於踩在浪尖風口上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啻是種資源消耗。但要是不成立的話,組織體制不全,像缺了眼睛耳朵,不但無法趁早捉住機會,萬一不幸出了事情,也只能後悔莫及。

思考大師de Bono說:當有兩種選擇的時候,選第三種吧。企業主為什麼不能以外聘的方式,和資歷豐富的公關顧問合作呢?不僅可以免去每月固定龐大開銷,也可以擁有一個和企業隨時互動、待命的公關顧問。這個人將深度了解你的企業和產業型態,當企業需要時,反應立即而精準,是「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投資

中立:從外部看問題,看得更清楚

和公關顧問合作,另一個好處,是聽到最「誠實」的答案

企業內部公關,去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可能會顧及上司情緒、晉升機會、同事顏面…等原因,做起事情來綁手綁腳;外部顧問的絕大優勢,就是第三方的中立背景,不會被組織框架給綁住,傳達100%的事實。第三方公關顧問,利益將和企業主在同一陣線,能夠從企業主的立場出發,創造最大的共享利益。

外部經驗值:引爆企業能量

說實話吧,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處在公司上下忙翻的狀態,從經理階層到一線人員,每個人深陷在原有的計畫項目中。大部分專案負責人甚或經理階層,都沒有時間好好思考公關技巧和風險,更別說有相關經驗了。

一般外聘的公關公司,若只擅長廣告、形象營造,不熟悉新聞媒體面,就無法替企業精準掌握風險;而企業內部再有資歷的公關人事,仍舊是身在企業內部,除了身在組織內部的侷限以外,能夠累積的經驗值和運用的力量,坦白說是有限的。

這個時候,第三方外部顧問的好處又再度浮現了:外部的公關顧問,不但閱歷豐富,手握豐厚外部資源,而且在組織外的位置,吸收匯集產業界各路訊息。只要和對的企業合作,企業內部力量,乘上公關顧問外部的經驗資源,就能發揮驚人的能量。

總的來說,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公關需求。一個好的公關不只為企業向大眾傳遞正面訊息,也將成為企業的耳朵和眼睛,幫助你了解產業生態,為你平時打點媒體。

相較於在組織內部成立公關部門,企業選擇和公關顧問合作,可以獲得的三大好處是:低成本,100%客觀,以及豐厚的外部資源。此外,除了一般擅長廣告、形象營造的公關公司,企業主不妨選擇在新聞層面和風險管理上,更有概念與經驗的媒體公關顧問,不但可以為企業進行危機處理,還能主動為企業經營者看見風險,主動出擊,在市場環境的風口浪尖上,踩得穩、準、狠。

在全球市場系統性風險中創造競爭優勢:中小企業主,更要冒一場安全的險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全球化的產業結構裡面,充滿數不盡的系統性風險,市場趨勢、商業環境變幻莫測。無論你是叱吒風雲的跨國大企業,還是老老實實做雨傘的中小企業,都在一個充滿變化、難以預測的環境裡,被風險圍繞著...

風險與安全管理專家 | 孫保忠

不少企業主認為,中小企業不需要完整的風險管理觀念和技術。他們覺得,風險管理是那些IT、太陽光電或高風險產業,才要做的事,或者是那些擁有大筆預算、大量資源可以消耗的大企業,才能做的事。

但我要說,這是錯的。

為什麼這是錯的呢?讓我們先思考幾個問題:什麼是風險?風險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定義上來看,風險是和你有關的不確定性,也就是,1) 可能會發生,而且2) 發生了會影響你的事情

第一個成立要件和或然率有關。「恐龍復活」是可能會發生的事嗎?也許吧,但相較於「南韓總統改選」,恐龍復活的或然率微乎其微,就算發生了,人類反抗大自然的力量也非常有限,所以,姑且將它歸類到「不可能」。

再來,設想你經營一個雨傘工廠,「南韓總統改選」和「明年會不會發生乾旱」,都屬於上述「可能發生」的分類,但會對你的事業造成較大影響的那一個,就是企業主該注意提防的「風險」

思考風險的兩面性

接下來,思考第二個問題:風險是好事還是壞事?

繼續設想你在經營一座雨傘工廠。假如明年真的發生乾旱,但你事先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即將發生,或者你知道了,但仍然對此毫無準備,那麼下場是工廠空轉、資金浪費、庫存過剩…,這個「風險」對你來說,就成了「威脅」。但假如你針對乾旱的可能性預先策畫,準備好應對方案(例如預先挪用一半生產線來接外單,或是研發新產品,推出使用機能布料、抗紫外線又能越曬越白的「美白傘」),那麼這個「風險」於是就成為你的「機會」──你的雨傘工廠不僅能借力使力,還能夠藉此超越競爭對手,創造突破性的績效。

所以,我會回答:「風險」是兩面性的。它可以是對企業有害的「威脅」,同時,也可以是對企業有益的「機會」,取決在企業經營者能否預先看見

就像羅馬的雙面神祇雅努斯,風險既是威脅,也是機會。(thierry ehrmann)

用風險管理思維,在全球市場系統性風險中創造競爭優勢

21世紀的腳步前所未有地飛快,市場趨勢、商業環境變幻莫測,全球化的產業結構,更是充滿數不盡的系統性風險,例如美國颶風導致陸海空交通堵塞,廠一批必須緊急送達的貨物卡在機場動彈不得,導致千里之外的德國工廠也跟著停擺。這個時候,誰能最快反應過來,誰就是贏家,而那個最快反應過來的人,必定是事先看到風險的人。

無論你是叱吒風雲的跨國大企業,還是老老實實做雨傘的中小企業,都在一個充滿變化、難以預測的環境裡,被風險圍繞著。誰都有可能在全球產業的複雜系統中不慎被絆倒,但只要最先爬起來,就能脫穎而出--這就是風險競爭

因此,只要企業經營者做好準備,風險可以是一件好事情,甚至是左右企業命運向上躍昇、抑或停滯沉淪的關鍵轉捩點。所以,中小企業,在這個風險圍繞的商業世界,更應該好好把握,去冒一場安全的險。Xilienz風險管理顧問團隊的使命,就是保護企業避開威脅,主動抓住機會,陪企業一起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做好準備。

 

 

沒有目標,就沒有風險管理:危機當前,先想想企業核心價值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就如美聯儲委員會主席Janet L. Yellen在2016年12月的加息發布會上的短短一席話,出現了五次「不確定」一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企業經營者,更需要確定核心目標...

風險與安全管理專家 | 孫保忠

這幾年從事風險管理的經驗中,我發現企業最普遍的問題,是不曉得自己的核心目標。

專業來說,「風險」就是「和你有關的不確定性」,假如沒有核心目標,每個未來可能性都好像和你有關,結果企業主要不是顧此失彼、疲於奔命,要不就是在瞬息萬變的世事汪洋中,迷失方向。

什麼是目標?企業經營的思考方向

舉個日常生活例子。我擔任兒子小學的家長會副會長,已經很多年了,我發現,每年到了天氣很熱的時候,都會有家長要求裝冷氣,但很少有人可以確定裝冷氣的「目標」。

我的目標是什麼呢?對我來說,身為家長,我的核心目標就是小孩可以健康地長大,這所小學四周都是綠地,通風良好,最熱的時候室內溫度約31度,稍微熱了點,但不至於影響健康。而且,人體有極大調適能力,我們的汗腺就是為了調節氣溫而發展出來的器官,假如天氣一熱就開冷氣,小孩一直處在舒適的恆溫環境,那麼,根據用進廢退的演化原則,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就會降低,有違我「希望小孩身體健康」的核心目標。

當然,有的家長會說天氣太熱,影響小孩學習效率,所以要裝冷氣。於是,「學習效率」成為這位家長裝冷氣的目標。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哪個才是你的核心目標?身為家長(經營者),針對「天氣可能會很熱」這點(不確定性),如果你的核心目標是小孩的學習效率,那就裝冷氣;如果是小孩的身體健康,那就別裝。

設定目標無關對錯,它往往是一種選擇結果。這個裝冷氣的例子看似平凡,內在邏輯其實和企業經營一模一樣。面對同樣的未來不確定性,從不同的核心目標出發考量,經營者思考的方向、處理的手段,都會截然不同。

不同核心目標會帶企業踏上不同的遠征。

目標會怎樣影響企業?從311福島核災看物流危機處理

核心目標設定後,會主導企業所有決策和執行,包括最不樂見的企業危機處理。

還記得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嗎?地震引發海嘯,重創核反應爐,巨量輻射外洩;日本政府緊急宣布撤離福島、宮城、岩手三縣總共15萬人。當時,全球物流業的兩大龍頭──D企業和F企業當地分公司,也在撤離名單當中。

數以百計的員工必須緊急撤出,倉庫裡還有滿山滿谷等著送出的貨物包裹,該怎麼辦?兩間物流公司,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應變方式--

D企業無論在對外新聞稿、對內溝通訊息,都反覆表達該企業的核心目標:客戶滿意至上。他們說,本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最高等級的服務,所以這次核災發生後,公司所有人員、機組、設備,都會為客戶堅持運轉到最後一刻,盡力將所有業務處理圓滿,才會被迫撤離。

F企業則是完全相反。他們聲明,輻射大量外洩、福島情況艱險,本公司必須保護最重要的資產,也就是企業員工。因此F企業要求所有人盡速撤離,機艙空間會首要用來載員工和眷屬,其次是災區救援物資,最後,才是託運貨物。他們告訴客戶,為此我們感到抱歉,但請諒解我們必須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決定。

兩家物流巨擘都有災變SOP,而且都事先擬定、演練,但內部設定的核心價值卻截然不同,而且,他們都把這份核心價值貫徹到底──宣傳策略上,D企業總強調領先的全球網絡,多元的設備,高端的科技,而F企業的廣告總是多了份溫度,關注在「人」(合作的客戶和企業員工)的價值;評鑑考核上,D的高階主管像官,F的主管則要被員工打分數。

目標核心不同,思考的本質、優先順序的判斷,自然就不一樣。目標設定是確定你「選擇重視什麼」的問題,無所謂對錯,經過這次事件後,這兩間物流公司,依然分別穩佔物流產業全球1/3市場。

全球兩大物流公司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堅守貫徹其企業核心目標,分別佔有1/3天下。(Cory Barnes)

我們將進入一個無法掌握的時代,就如美聯儲委員會主席Janet L. Yellen在2016年12月的加息發布會上的短短一席話,出現了五次「不確定」一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企業經營者,更需要確定核心目標。Xilienz風險顧問團隊,協助企業設定目標,辨識風險,讓未來的不確定,變成提升企業的助力。告訴我們,你想鞏固的是哪一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