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enz專業項目

迎接全民狗仔!從路易莎咖啡和永采烘焙坊,談新媒體時代公關應對策略(上)

by 黃逸卿 Echo Huang 黃逸卿 Echo Huang 無迴響

過去,報紙、廣播與電視等「傳統媒體」是社會的資訊提供者,由少數的記者、編輯、主持人篩選並提供新聞。但是,在這個幾乎全民(特別是35歲以下的「滑世代」)都掌握訊息(新聞)發布管道的「新媒體」年代,一支手機,一張照片,一張通訊軟體的對話截圖,就足夠成為一條圖文俱足、傳播無遠弗屆、轟動社會的「即時新聞」…

 

媒體關係經營專家 | 黃逸卿

這一陣子,網路上討論熱度最高、引發連鎖反應最大的新聞,大概就屬台中烘焙坊「永采」欺壓勞工,和連鎖咖啡店「路易莎」公告更換鮮乳,這兩起事件了。

乍看之下,這兩起事件非常不一樣:

一個事主是台中精華圈貴婦烘焙坊,一個事主是平價人氣咖啡店。

一個事由是慣老闆壓榨勞工,一個事由是咖啡店更換產品乳源。

一個事後被連續揭露惡行惡狀,一個事後馬上公告撤銷決定。

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邊。

是嗎?

其實,這兩個新聞有兩個共通點,不只反映當今的媒體現況,也提醒了今天的企業主,面對危機時務必遵守的黃金守則。

第一點:新聞「踢爆」的來源,都不是傳統媒體記者。

永采烘焙坊事件,是離職工讀生將老闆在Line通訊軟體上威脅索賠的遭遇,PO上臉書知名社團「爆料公社」,引發網友熱議撻伐。而路易莎咖啡更換鮮乳事件,則是網友用手機拍下路易莎店裡的公告,在批踢踢的「八卦版」上用手機PO出「味全與路易莎咖啡簽約合作」為名的文章,被鄉民瘋狂推爆。

永采離職的工讀生將老闆在Line通訊軟體上威脅的遭遇PO上臉書社團爆料公社。永采烘焙坊line對話

永采離職的工讀生將老闆在Line通訊軟體上威脅的遭遇PO上臉書社團爆料公社

。網友在批踢踢上發表一篇「味全與路易莎咖啡簽約合作」為名的文章,被鄉民瘋狂推爆。

網友在批踢踢上發表一篇「味全與路易莎咖啡簽約合作」為名的文章,被鄉民瘋狂推爆。

你發現了嗎?這兩則新聞裡,都是在新媒體上(臉書、批踢踢等社交平台)發動的,媒體平台上的討論,幾乎主導整件事件發展走向。

在過去,報紙、廣播與電視等「傳統媒體」是社會的資訊提供者,由少數的記者、編輯、主持人篩選並提供新聞。但是,在這個幾乎全民(特別是35歲以下的「滑世代」)都掌握訊息(新聞)發布管道的「新媒體」年代,一支手機,一張照片,一張通訊軟體的對話截圖,就足夠成為一條圖文俱足、傳播無遠弗屆、轟動社會的「即時新聞」。

新聞發生在無時無刻,在廠商和消費者的每個接觸點,在實體店(路易莎咖啡事件)、在消費者家裡(如部落客拆箱文),甚至是街上(如宅急便送貨員被痛毆事件)。

這將我們帶到下一點。

第二點:這不是一個企業認為自己有理,就一定站得住腳的時代。

「全民狗仔」的今天,要不要上新聞,要用什麼方式、什麼姿態、在哪個時間點上新聞,已經不是企業可以完全掌控的事了。

而網路上網民、酸民的輿論走向,更是企業管理者沒有辦法控制的──而且,沒錯,輿論不一定正確,雖然如此,從現實層面考量,輿論代表著大眾觀感,連帶影響辛苦建立的品牌價值,所以,企業經營者絕對不能輕忽輿論。

要將輿論納入公關操作裡頭,將它導往對你有利的方向,才是公關工作的本質和初衷。

輿論是企業管理者沒有辦法控制

網民輿論的走向,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再是少數人可以控制的

新媒體時代,企業公關危機處理怎麼做?

全民狗仔時代,你的消費者也是你的爆料者,企業要如何因應公關危機呢?

會出現公關危機,代表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要徹底解決,就得一一檢查、對症下藥,沒有所謂的標準SOP。話雖如此,根據我在新聞界的多年經驗,還是可以找到一個處理的模式。

以下這四個步驟供大家參考:

  • Step 1 : 預防 | 事前預防,讓風暴止於「單一事件」
  • Step 2 : 演練 | 發布消息前,請先做好公關演習
  • Step 3 : 風向 | 公眾意見,決定公關處理方向
  • Step 4 : 彌補 | 捅出20分的洞,用200分的誠意填回來

 在下一篇迎接全民狗仔!從路易莎咖啡和永采烘焙坊,談新媒體時代公關應對策略(下),我們繼續用永采烘焙坊和路易莎咖啡的例子,詳細說明這四個步驟的作法!

 

 

 

內容行銷不是說故事行銷(人類史上的西元1900年)

by 胡芷嫣 Morgane Hu 胡芷嫣 Morgane Hu 無迴響

講到這裡,你發現了嗎?米其林指南符合所有「內容行銷」的要素:「自營媒體為平台」「持之以恆地生產」「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目標客群一再前來」,最後達成「價值交換」的過程...

品牌敘事專家 | 胡芷嫣

事實上,很多人沒有搞清楚,「內容行銷」和「故事行銷」其實不是同一件事情。更精確一點說,故事行銷,不過是內容行銷的其中一種方法而已。怎麼說呢?讓我們先來弄懂何謂「內容行銷」吧!

顧名思義,內容行銷是以「內容」為行銷主軸素材的一種「策略」。以前企業要觸及消費者,必須要在主流媒體下廣告、搶通路、拜訪開發客源…,這些要「砸碎小豬撲滿」下重本的行銷,現在,跟著自媒體時代來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內容行銷,是以自營媒體為平台,透過持之以恆地生產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目標客群一再前來、進一步產生價值交換(如消費)的「過程」

「內容」包含的範圍非常廣,一張隨手自拍照片,一篇精心撰寫的文章,一段網美直播影片,一本深度年度報告,一部大成本製作的微電影(如Burberry慶祝160年、斥資4億台幣拍攝的The Tale of Thomas Burberry),都是「內容」涉及的範圍。

因此,內容行銷進可攻退可守,既適合資源富足的大企業,又適合”growing-big”新創的行銷策略。

人類歷史上的1900年...

其實,上面那段話,有一點說錯了。

內容行銷並不是跟著自媒體時代而降臨的新玩意。大家都還記得那個白白胖胖的米其林(Michelin)輪胎吧?這間法國輪胎製造商,早在距今117年前,就使用了內容行銷的技巧,讓他們在往後的100多年稱霸全球。(直到2007年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取得F1賽事獨家贊助而在全球銷量上奪走第一名寶座

1900年,米其林做了什麼?

1900年,在人類第一輛商用汽車Benz出現後第12年,和齊柏林發明首艘飛船同年,當時地表最強輪胎商米其林輪胎公司,進行了一項同等的人類發明創舉:免費發送35,000份、厚達400頁的「米其林指南(Le Guide Michelin)」。

米其林指南:內容行銷之祖

是的,你會疑問,米其林指南裡面,都是旅館、餐廳、加油站的資訊,跟輪胎完、全、無、關啊?但我要說的是,「無關」,正是「內容行銷」的精髓所在。

米其林輪胎公司之所以發行「米其林指南」的原因,是因為看好汽車旅行的前景,他們的邏輯是:這些有車的人,開車去玩的次數越多、里程越遠、輪胎磨損越快、米其林輪胎的銷量就越好。那何不試試看呢?

所以,米其林兄弟投注心力,從各處蒐集林林總總他們所能想到的,對「目標客群」「有價值的」「內容」,包括地圖、中途住宿旅館、美食餐廳、汽車修理情報……等等,將它免費發送給客戶,鼓勵他們安心上路…不是,是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人類歷史上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人類歷史上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 Michelin.com

事實上,米其林指南也不能說和輪胎完全無關。有紅色指南之稱的米其林指南,從包裝到內容,其實都在傳達它的品牌精神:優雅、高尚地開車去玩。別忘了,1900年距離人類第一台商用汽車不過12年光陰,你認為哪些人擁有自己的小汽車呢?這個品牌訴求,當然,是針對歐洲上層階級設定的。至今,米其林指南已經117年了,仍然是美食饕客心中的頂級聖經。

到這裡,你發現了嗎?米其林指南符合所有「內容行銷」的要素:「自營媒體為平台」「持之以恆地生產」「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目標客群一再前來」,最後達成「價值交換」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指南被稱為是內容行銷始祖。

故事,是一種內容啊

那什麼是故事呢?在研究故事的複雜繁複理論中,關於故事的定義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這兒,我只說「故事」公認最經典的定義:有角色、有事件、有情節主題的連貫內容

之後我們會再談更多有關故事行銷的細節,但就這個文章主題來說,你只要知道故事和內容嚴格所指的不同就可以了:「米其林指南」裡頭的生素材(material),是廣義的「內容」,而我這篇文章告訴你米其林指南誕生的來龍去脈(有人、時、地、事件和主題),就是狹義的「故事」。

「故事」是一種「內容」,換句話說,故事行銷,只是內容行銷的一種

也因此,企業主,或行銷主管們,當你的企業要開始做「內容行銷」的時候,別再把自己局限在「故事」的層次中了。請記得:與其編造根本不存在的「故事」,搞懂自己的品牌核心精神、創造能一直吸引目標客群回流的「有價值內容」,才是你最應該做的事情。

 

故事行銷同場加映:

2016年Burberry 慶祝品牌160年耗資四億台幣拍攝的微電影,在youtube破千萬人次觀看:

 

現有員工就是最佳法務?資深專家告訴你優秀法務的4大特質

by Xilienz Editor Xilienz Editor 無迴響

兼具法律思維和商業思維,擅長換位思考,以方便他站在企業效益的角度,在法律、業務、管理三個核心層面切換…

除了成立初期的公司設立和會計以外,微型企業一開始也許不會遇到太多有關法規法令遵循的問題,然而,只要企業成長到中小階段,開始有合作契約單位、中介機構,甚至開始政府部門交涉時,就迫切需要一個通曉法規的法務/法遵,受過專業法律思維訓練,確保內外都合於法規,而且主動為企業創造機會。

如果你正打算尋找優秀的法務人才,或者正苦惱找不到適合的法務人才,那麼這篇文章,或許就是你尋找已久的答案。

尋找優秀法務

企業應該尋找具備什麼特質的法務呢?

「經驗」當然是先決條件。經驗會讓一個菜鳥法務了解,法律不是用來打業務臉的硬梆梆條文,並且了解企業團隊合作的重要價值

其次,就是能兼具法律思維和商業思維,擅長換位思考,以方便他站在企業效益的角度,在法律、業務、管理三個核心層面切換,和業務部門和經理階層之間,就交易、經營、財務等問題進行溝通、折衝協調。

除此之外,最好還熟悉產業型態和商業生態,並且具備談判、溝通協調和危機處理能力。

以上特質/能力,符合兩點就可以說很不錯了,假如符合上述四個條件,那麼,就企業的角度來說,正是萬中選一的優秀法務人才。

法務人才的資歷和薪資條件

然而,我知道,優秀法務人才,哪有這麼好找。擁有多年專業經驗,能切換思考角度宛如切換空調溫度,既能防守又能進攻的法務人才,特別是資深法總(法務總監),薪資少說都在10萬以上。

那麼一個法務專員如何?就一般業界情況來說,法務專員薪資約5萬,多半已粗具1-2年相關經驗。法務專員On-board後,需要大約半年的調適熟悉期,約1年後才能獨自進行專案,至少3年後,才能擔綱法務主任,繼續累積3-5年經驗,再慢慢晉升到更高的崗位。大概10-15年的打磨與累積,才能晉升閱案無數、兼顧內外又能獨當一面的企業法務總監。

一個能獨當一面、防守間進攻的法務總監,至少要10年專業經驗。

善用企業培訓,現有員工可以是你的最佳法務

若資源有限,或真是找不到法務人員,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內部培訓。

大型企業內部的法務部門,自然有專屬企業內部培訓的固定課程與SOP,平時提供員工訓練,確保企業第一線人員(如業務、客服、HR等等)具備足夠且實用的法律觀念知識,在簽訂商務合約,或應付消費者投訴等情況時,能獨立自主、合情合理地處理。

假如沒有怎麼辦呢?建議可以和提供類似課程的法務顧問合作。像是Xilienz便提供完整的內部培訓服務,範圍涵蓋業務、客服、人資、執行或運作、個人資料保護,乃至帳務催收、信用評比,都可以依企業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培訓方案。

或者,最後一個選項是,讓你的企業人員「邊打怪邊練功」──這當然不是一個理想的情況,我也十分不推薦這個做法,因為一失足可能造成千古恨,代價將是賠上整個企業。

最頂尖的法務,是和企業並肩作戰的隊友

總言之,一個優秀頂尖法務的養成,需要時間、學習和多元經驗,是一個無法「打折」的漫長昇華過程。不管是要投入資源聘用優秀法務,或是選擇和外部法務顧問長期合作,企業主們要記住的一點是:最頂尖的法務,是和企業並肩作戰的隊友。我們都和企業目標一致,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更新自我,和企業一起成就偉大事業。

用樂高,打造成功優質的企業團隊!

by admin admin 無迴響

在當今這個複雜系統的世界裡,沒有專家存在;這便讓人反覆琢磨:「經理人即專家」的典範,是否成了和當今複雜系統抗衡的自然回應。…

什麼是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樂高認真玩可以怎樣幫助企業客戶?

樂高認真玩這套方法工具,可以從三個面向,幫助企業主打造更優質的企業團隊:

1 .    超脫 20 / 80 會議,創造投入性

2 .    引導釋放新知識

3 .    打破慣性思考

這個順序排列是有原因的。首先,企業經理人必須先打破20/80會議氣氛,將會議打造成每個參與者都能投入、貢獻所能的場所。接下來,經理人必須引導、釋放每個人的潛能。這麼一來,最後就能打破慣性思考,發掘意外的新想法。

現在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如何在這三個層面打造更完美的企業團隊。

1. 擺脫20/80會議,創造投入性

一般來說,大部分企業內部會議是由一、兩位資深人員和(或)會議召集人來主導會議進行,這些享受開會的20% 參與者,通常會占去 80% 的會議時間,因此稱作 20/80 會議。更糟的是,這些人在解決會議中提出的問題上,通常只貢獻 70% 至 80 % 的潛能。剩下 80% 參與者的貢獻則又更少,可說是微不足道。不僅如此,還會產生負面情緒──可能在會議之後,將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

總是浪費大量時間,注意力渙散、思考力低落的20/80會議,是時候該淘汰了。

20/ 80會議的互動方式,將導致「一人主導會議」的低品質結果,以及專注力低落的下場。參與者創造的新知識極少--或者根本沒有,因此,得不到新的解決辦法,甚至還可能會摧毀價值。

經理人和領導者有創造 100 / 100 會議的必要,讓每位參與會議的人,貢獻所有潛能──發揮 100%的效能。

2. 引導釋放新知識

經理人必須釋放三個部份的潛能:會議室裡的知識、產業系統知識、聯結企業組織與個人目標。

(1)會議室裡的知識

知識是改變經理人角色的第一個部分。現今可取得的資料跟資訊往往過目就忘,遠遠超過一個人可應付的程度。我們常常沒有自覺,自己其實擁有某些主題的相關知識。因此,每當幾位聰明人急於貢獻個人見解,卻不懂得如何將見解建構成具體的解決辦法時,充分揭露每個人分享的內容,就成了經理人的職責──引導釋放新知識。

這項挑戰更令人怯步,也更耐人尋味:人常常不自覺自己知道哪些事。會有這種現象,跟我們複雜的大腦有關;部分所知深植記憶層,但其他元素會分別儲存於不同的腦皮層區域,甚至儲存於大腦記憶中心的海馬迴。因為我們無法確知自己究竟知道多少事,所以也常對所知渾然不知。

現在我們知道的是:想要創新並改變企業與活動,必須活化更多個人知識,找出隱藏且令人驚豔的模式。而且,如果我們想用力改變個人或團體活動,就需要了解所知,分享知識。唯有做到這點,才能引導釋放。

(2)產業系統知識

經理人的第二項任務,是解鎖企業對產業環境的了解,包括:持續性地塑造企業文化,建立組織需求的探究、判斷、回應過程。

過去幾年,領導者的挑戰是在簡單系統獲得成功,如今已不再如此。當今的複雜系統,雖然稍有挑戰性,仍提供了讓資訊有條理的機會:個人可以基於對資訊的了解,做出分析、回應。

在複雜系統的世界裡,沒有專家的存在;這便引人反覆琢磨:「經理人即專家」的典範,是否成了和當今複雜系統抗衡的自然回應。然而複雜系統具突發狀況的特質,使經理人和員工不能再用無效的方式蒐集資訊。必須探究系統,從中學習,然後做出回應

(3)聯結企業組織與個人目標

終於,經理人剩下解鎖聯結的任務:解鎖企業組織與個人目標之間的聯結。

當經理人能夠創造企業組織與個人目標之間的聯結時,雙方關係將會更加緊密;使企業更成功,員工更滿意。聯結目標,創造相近的追求目標,能讓所有參與者,包括顧客,之間的關係更緊密,對大家都有利。

3. 打破慣性思考

人,傾向尋找和自己所知符合的模式,然後堅守這個模式。人都會找到支持自己的資訊,可惜的是,也會下意識忽視令人不安的訊息。這會讓我們錯失良機,去發現有價值的奇特模式。

典型案例為Christopher Chabris和Daniel Simon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實驗。這是一個針對選擇性注意概念的研究,實驗裡,觀察者會看一段影片,兩組籃球員各傳一顆籃球,然後觀察者要計算白色組的傳球次數。

參考影片:

影片進行到中段,有位打扮成大猩猩的成人,大剌剌地走到兩個圈圈中間,搥打胸脯並作勢吼叫。實驗結果令人驚訝,僅少數幾位觀察者察覺大猩猩的出現。多數人對大猩猩視而不見,是因為一心專注於計算傳球次數。

這種選擇性注意,很像柯達公司因為忽視數位攝影市場而衰落的原因;或是百視達( Blockbuster )不敵Netflix的部分原因。然而,這並非近期才出現的現象, 1878 年英國郵政總局總工程師普利斯爵士( Sir William Preece)曾說:「美國人需要電話,但英國人則不然。我們有足夠的郵遞員。」很明顯地,他專注在錯的資料上。

因此,經理人的最後一項挑戰,正是協助團隊成員,打破慣性思考模式。帶領大家從第一個可接受的辦法,以全面、多元的角度多思考一遍,然後,你就會看見意料之外的新模式。

 

更完整內容請見: Building a Better Business Using The Lego Serious Play Method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2017年3月出版:《樂高認真玩:打造成功優質的企業團隊》

 

本文內容&照片:洪圖出版提供

 

Lego Serious Play : 搞懂樂高認真玩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這套工具特別適合應用在商務領域,它之所以被設計發明,就是協助企業加強商務表現。...

風險與安全管理專家 | 孫保忠

你玩過樂高嗎?曾經用樂高蓋過什麼呢?一艘艦艇,一個太空船,還是一棟樓房?假如我告訴你,世界各地的企業正在用樂高磚塊,幫助他們打造並且鞏固現實裡的企業王國,你相信嗎?

這是真的。他們用的方法,就叫做「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

這是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 business school)教授Bart Victor和Johan Roos,以及樂高官方教育中心(Lego Education)總監Robert Rasmussen三位商管與教育專家,花費近10年的時間,齊心協力研發的方法架構。LEGO® SERIOUS PLAY®推出至今15年,概念理論已獲得無數案例印證成效,風靡全球,陸續為歐美各大企業、高等教育引進使用

LEGO® SERIOUS PLAY®是什麼?將遊戲變成一種溝通方式。

柏拉圖說,在一個小時的遊戲裡,你能了解一個人的程度,會比一輩子的對話要來得多。(“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a person in an hour of play than you can from a lifetime of conversation.)

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就是將遊戲變成認真溝通的方式。

它將樂高磚塊由「玩具」昇華為一種獨特的溝通思考「工具」,可以讓使用這個工具的人,更自由地發掘潛力、分享看法,組織個人故事,解放內在能量;也可以讓使用這個工具的群體,更有效地想法激盪,打破慣性思考,突破盲點,創造積極共識。

重點是,這套工具特別適合應用在商務領域──畢竟,它當初之所以被設計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協助企業加強商務管理表現。不管是年度會議、Business Plan、風險評估、新產品測試或Team Building,當企業需要成員揮灑有價值想法、卻又亟需避免群體盲點的重要場合,正是樂高認真玩能夠發揮最大價值的時候。

Lego Serious Play 藉由人性中的遊戲本能,在總是死氣沉沉的會議中灌注活力,而且還能大幅刺激成員思考和表達,創造絕佳會議結果。(Photo: Jenni Douglas)

LEGO® SERIOUS PLAY®如何進行?動手蓋出自己的想法。

樂高認真玩的時間長度,可以依據不同需求,由簡到繁,從三小時到三天都可以。最基本的規則是,每個人在一定時間之內,針對會議主題與引導師要求,「蓋」出自己的想法,並且用一個故事說明分享。這個規則看似簡單,卻已經印證可以有效促進群體溝通,更全面進行局勢分析,而且,還能透過「在有限時間內動手做」的遊戲設計,進入每個成員的創意潛意識,釋放前所未有的強大思考能量。

參考影片:

 

LEGO® SERIOUS PLAY®的靈魂要角?方法引導師與工作坊設計者

最後,一個成功的樂高認真玩,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靈魂元素:LEGO® SERIOUS PLAY®官方認證的引導師(Facilitators

每個引導師,都是通過LEGO® SERIOUS PLAY®官方嚴格訓練、持有合格證照的專家。他們是樂高認真玩的精神大使,也是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懂得如何結合自己的專業,帶領不同性質的樂高認真玩,並適時提供協助,釋放每個成員的思考能量。

可以說,引導師是每一場成功的樂高工作坊的靈魂。而Xilienz顧問團隊裡,有多人擁有LEGO® SERIOUS PLAY®方法引導師與工作坊設計者認證,並且專精於商管領域,可以依照企業年度會議、人員培訓或決策制定等各種需求,設計不同的工作坊,歡迎預約體驗LEGO® SERIOUS PLAY®方法,我保證,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斬獲。

進擊的法務:為什麼企業長期合作的對象應該是法務顧問,而不是法律事務所?

by Xilienz Editor Xilienz Editor 無迴響

優秀法務的第一堂課:為公司創造最高利益,比贏得官司重要….

法務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呢?成天埋首在一塵不染的辦公桌前,拿著放大鏡對滿坑滿谷的法律文件(大部分是合約)字句斟酌?老是擺著一張臭臉,把業務部明明能為公司帶進收入的案子,毫不留情地駁回?

大部分的法務,都好像門神一樣,渾身上下散發一種嚴肅寡言、難以親近的氣質,讓其他人退避三舍,中午不想找他一起吃午餐,對吧?這是因為,法務確實是門神──不,與其說是門神,不如說,是企業的「守護神」。

企業法務的守備範圍

風險有兩面,法務工作,也有積極面和守護面,一般認知中的企業法務工作,最主要是在當中的守護面。

就這方面來說,企業的法務們要負責檢視企業所有與法律有關的事務,舉凡來自四面八方的部門契約、人事行政、糾紛調解、甚至經營策略,都是企業法務的「守備範圍」。明察秋毫的法務,必須逐字逐句地檢查每個項目是否符合法規,搭配靈敏的鼻子,在看似合理無害的契約裡,嗅出暗藏的風險。

我們的圭臬是,預防甚至治療,寧可在事前多花點工夫,去防備「紙袋破掉」的可能性,也不願在紙袋破掉以後,再浪費時間去收拾滿地原本可以避開的風險,白白花費人力和成本。

訴訟:守備範圍的最後一道防線

最不樂見的「紙袋破掉」情況之一,就是訴訟。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訴訟案件會由企業委託給外部律師事務所,但我遇過部分企業法務還肩負打訴訟的任務──嚴格來說,「訴訟」仍算在法務的「守護」範圍,所以這其實有它的道理。

但不可否認的是,訴訟確實是一個耗時耗腦的漫長過程,外部的法律事務所,因業務緣故,經常接觸各式訴訟案件,浸淫日久,熟能生巧,因此,在訴訟蒐證等方面的功力非常深厚。此外,就可運用時間、人力資源、案件經驗和訴訟技巧來說,外部的法律事務所條件都會比內部企業法務要好。

但訴訟畢竟是法務守備範圍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在做好萬般防護措施但紙袋仍不幸破掉後,將麻煩減至最低的緊急手段。除了少數專門靠興訟獲利的不良示範,訴訟通常是一般企業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會採取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企業應該「長期合作」的對象,是法務顧問,而不是法律事務所。

優秀法務都深諳「官司輸贏一時,企業利益一世」這個道理。

法律事務所無法給你的:進擊的企業法務

那麼,企業法務的積極工作包括有哪些?我認為最主要有三點:

  • 教育訓練,積極糾錯
    最基本的工作,是定期在企業內部進行培訓,主動加強員工法律觀念。HR、業務、行銷…等第一線人員,最好平時都具備基本的法律概念,以免在節奏飛快的商務日常運作中,無意間鑄下難以收拾的錯誤。
  • 風險有兩面性,法務也是
    法務在看似合理無害的契約裡,嗅出暗藏的風險,同時也要在看似中立的法律中,嗅出商業契機,和業務行銷團隊合作出擊,為企業主動創造利益。
  • 「我們是律師,同時也是生意人」
    一個進擊的法務,必須瞭解公司整體營運、產品業務、產業環境和公司願景,法律知識則是他用來協助企業達成合理目的,「具有強制力」的工具。

總言之,優秀法務的第一堂課是:為公司創造最高利益,比贏得官司重要。如何運用法律讓交易合作更順暢,為公司創造最大價值,才是法務存在的意義。企業法務不只是「守護神」,他應該是經營、決策的一部份,也就是我所謂的「進擊的法務」。

因為一個客服口誤…害企業賠上百萬

誰需要法務顧問?嗯,微型企業一開始也許不會遇到太多有關法規法令遵循的問題,但跟著公司成長,一旦企業成長到中小階段,開始有合作契約單位、中介機構,甚至開始政府部門交涉時,就迫切需要一個受過專業法律思維訓練、通曉專法的法務/法遵。

另外,一般to C的商家(尤其是倚賴網路等非傳統通路的電商),業務流程、合約簽訂和員工平時應對,是否都具備基本觀念、符合商業法規,其實非常、非常重要。但大多數企業沒有發現這點。為什麼?因為「紙袋破掉」的例子目前還不多,但這種案例,通常都是「不破則已,一破驚人」,我就親手見過因為客服一個小口誤,引發消費者糾紛,使公司賠上百萬的慘痛案例。

如果一時之間還無法負荷一名in house法務,不妨考慮和法務顧問合作。先為內部員工進行定期培訓,做好防範第一步。法務顧問還可以依照需求,提供契約、糾紛處理、法律風險診斷等個人化服務,是面臨到法務需求但尚力有未逮的企業主,一個十分合理的選擇。

 

公關工作的價值,和企業公關顧問的3大優勢

by 黃逸卿 Echo Huang 黃逸卿 Echo Huang 無迴響

企業主和資歷豐富的公關顧問合作,不僅能免去每月沉重人事支出,也能擁有一個和企業隨時互動、待命的公關顧問。這個人將深度了解你的企業和產業型態,當企業需要時,反應立即而精準,是經營者「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投資...

媒體關係經營專家 | 黃逸卿

公關們都在做什麼?維持漂亮形象、對著鏡頭說話、社交跑趴、辦宣傳活動?嚴格來說,這些都對,也都不對──它們只是「公關」這門專業裡,被一般大眾看見的表面一小部份。

公關工作底子裡的功夫,其實要比一般人所看見的,要深厚得多。

「公關」的意思是公眾關係經營,他們代表企業與外界對話,維持公眾關係。因此,公關形象即代表企業品牌形象,公關工作做得好,品牌的公眾認同也會隨之提高。

基本工練好後,資歷更深、功力更高強的公關,也將化身企業的耳朵和眼睛,她不只是企業對外的傳聲筒,還能夠來回往返,幫助企業看見最宏觀的市場結構聽見最幽微處的消費者心聲

所以,公關,就是企業和外界最貼心的溝通管道。在過去,要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直接的途徑,就是透過媒體,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和不少中小企業經營者,對公關的印象要不就是辦活動,要不就是在公司出事的時候,出來圓場的部門,因為那都是「會上電視」的公關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剛剛說,好公關的功夫不只上電視如此而已,好的公關,可以幫助企業了解產業生態,評估市場趨勢;為企業主維持對外關係,經營媒體;還能夠幫助企業看見風險,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進而調整策略,追求更高整體價值。

這麼說起來,每個企業都需要公關部門,不是嗎?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設有公關部門,沒錯,我也明白,很多中小企業就算有「公關部」,也都僅止於活動、廣告等層面,無法真正發揮一個優秀的公關,可以為企業貢獻的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和公關顧問合作。原因可以從四點來說明:

成本:當有兩個選項的時候,選第三個

當小企業規模成長到一定程度,無可避免會開始產生「公關」的需求。(很多中小企業主認為他們不需要公關,但這個想法出自於對公關功能的誤解)

這個時候,中小企業主就面臨一道選擇難題:該不該編列人力,在內部成立公關部門?成立的話,一個資深媒體公關待遇約7萬元,宣傳、企劃、市場分析等人員每名約4到5萬元,算下來,將是每月可觀的人事支出費用,對於踩在浪尖風口上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啻是種資源消耗。但要是不成立的話,組織體制不全,像缺了眼睛耳朵,不但無法趁早捉住機會,萬一不幸出了事情,也只能後悔莫及。

思考大師de Bono說:當有兩種選擇的時候,選第三種吧。企業主為什麼不能以外聘的方式,和資歷豐富的公關顧問合作呢?不僅可以免去每月固定龐大開銷,也可以擁有一個和企業隨時互動、待命的公關顧問。這個人將深度了解你的企業和產業型態,當企業需要時,反應立即而精準,是「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投資

中立:從外部看問題,看得更清楚

和公關顧問合作,另一個好處,是聽到最「誠實」的答案

企業內部公關,去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可能會顧及上司情緒、晉升機會、同事顏面…等原因,做起事情來綁手綁腳;外部顧問的絕大優勢,就是第三方的中立背景,不會被組織框架給綁住,傳達100%的事實。第三方公關顧問,利益將和企業主在同一陣線,能夠從企業主的立場出發,創造最大的共享利益。

外部經驗值:引爆企業能量

說實話吧,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處在公司上下忙翻的狀態,從經理階層到一線人員,每個人深陷在原有的計畫項目中。大部分專案負責人甚或經理階層,都沒有時間好好思考公關技巧和風險,更別說有相關經驗了。

一般外聘的公關公司,若只擅長廣告、形象營造,不熟悉新聞媒體面,就無法替企業精準掌握風險;而企業內部再有資歷的公關人事,仍舊是身在企業內部,除了身在組織內部的侷限以外,能夠累積的經驗值和運用的力量,坦白說是有限的。

這個時候,第三方外部顧問的好處又再度浮現了:外部的公關顧問,不但閱歷豐富,手握豐厚外部資源,而且在組織外的位置,吸收匯集產業界各路訊息。只要和對的企業合作,企業內部力量,乘上公關顧問外部的經驗資源,就能發揮驚人的能量。

總的來說,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公關需求。一個好的公關不只為企業向大眾傳遞正面訊息,也將成為企業的耳朵和眼睛,幫助你了解產業生態,為你平時打點媒體。

相較於在組織內部成立公關部門,企業選擇和公關顧問合作,可以獲得的三大好處是:低成本,100%客觀,以及豐厚的外部資源。此外,除了一般擅長廣告、形象營造的公關公司,企業主不妨選擇在新聞層面和風險管理上,更有概念與經驗的媒體公關顧問,不但可以為企業進行危機處理,還能主動為企業經營者看見風險,主動出擊,在市場環境的風口浪尖上,踩得穩、準、狠。

在全球市場系統性風險中創造競爭優勢:中小企業主,更要冒一場安全的險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全球化的產業結構裡面,充滿數不盡的系統性風險,市場趨勢、商業環境變幻莫測。無論你是叱吒風雲的跨國大企業,還是老老實實做雨傘的中小企業,都在一個充滿變化、難以預測的環境裡,被風險圍繞著...

風險與安全管理專家 | 孫保忠

不少企業主認為,中小企業不需要完整的風險管理觀念和技術。他們覺得,風險管理是那些IT、太陽光電或高風險產業,才要做的事,或者是那些擁有大筆預算、大量資源可以消耗的大企業,才能做的事。

但我要說,這是錯的。

為什麼這是錯的呢?讓我們先思考幾個問題:什麼是風險?風險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定義上來看,風險是和你有關的不確定性,也就是,1) 可能會發生,而且2) 發生了會影響你的事情

第一個成立要件和或然率有關。「恐龍復活」是可能會發生的事嗎?也許吧,但相較於「南韓總統改選」,恐龍復活的或然率微乎其微,就算發生了,人類反抗大自然的力量也非常有限,所以,姑且將它歸類到「不可能」。

再來,設想你經營一個雨傘工廠,「南韓總統改選」和「明年會不會發生乾旱」,都屬於上述「可能發生」的分類,但會對你的事業造成較大影響的那一個,就是企業主該注意提防的「風險」

思考風險的兩面性

接下來,思考第二個問題:風險是好事還是壞事?

繼續設想你在經營一座雨傘工廠。假如明年真的發生乾旱,但你事先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即將發生,或者你知道了,但仍然對此毫無準備,那麼下場是工廠空轉、資金浪費、庫存過剩…,這個「風險」對你來說,就成了「威脅」。但假如你針對乾旱的可能性預先策畫,準備好應對方案(例如預先挪用一半生產線來接外單,或是研發新產品,推出使用機能布料、抗紫外線又能越曬越白的「美白傘」),那麼這個「風險」於是就成為你的「機會」──你的雨傘工廠不僅能借力使力,還能夠藉此超越競爭對手,創造突破性的績效。

所以,我會回答:「風險」是兩面性的。它可以是對企業有害的「威脅」,同時,也可以是對企業有益的「機會」,取決在企業經營者能否預先看見

就像羅馬的雙面神祇雅努斯,風險既是威脅,也是機會。(thierry ehrmann)

用風險管理思維,在全球市場系統性風險中創造競爭優勢

21世紀的腳步前所未有地飛快,市場趨勢、商業環境變幻莫測,全球化的產業結構,更是充滿數不盡的系統性風險,例如美國颶風導致陸海空交通堵塞,廠一批必須緊急送達的貨物卡在機場動彈不得,導致千里之外的德國工廠也跟著停擺。這個時候,誰能最快反應過來,誰就是贏家,而那個最快反應過來的人,必定是事先看到風險的人。

無論你是叱吒風雲的跨國大企業,還是老老實實做雨傘的中小企業,都在一個充滿變化、難以預測的環境裡,被風險圍繞著。誰都有可能在全球產業的複雜系統中不慎被絆倒,但只要最先爬起來,就能脫穎而出--這就是風險競爭

因此,只要企業經營者做好準備,風險可以是一件好事情,甚至是左右企業命運向上躍昇、抑或停滯沉淪的關鍵轉捩點。所以,中小企業,在這個風險圍繞的商業世界,更應該好好把握,去冒一場安全的險。Xilienz風險管理顧問團隊的使命,就是保護企業避開威脅,主動抓住機會,陪企業一起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做好準備。

 

 

用風險管理的角度思考一例一休,以及企業主的應對措施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除非我們樂見台灣經濟一路往下沉,否則,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全職勞工的薪水只會往上漲、工時越縮越短、假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經營者的人事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風險與安全管理專家 | 孫保忠

台灣2017年的元旦,出現了一股「漲價風」。電影院、滷肉飯、手搖茶、物流貨運,甚至大考中心,都聲稱去年底上路的一例一休導致人事成本上漲,不得不漲價。面對東西變貴、民怨四起,政府言明約談、懲處那些假藉勞基法修法,「趁勢藉故,無合理事由調價的業者」。

媒體喊打,政府約談,經營者只能兩面不是人嗎?從風險管理的專業來看,企業經營者完全可以預防這種窘境。

讓我們用企業主的角度來思考一例一休

對經營者來說,一例一休代表的是人事成本上漲,而任何經營者(無論營業額和員工人數多寡),只要願意提早思考,就必然會看見,人事成本上漲是全球必然趨勢,差別只在於用什麼形式上漲罷了。增加基本薪資、縮短年總工時、增加國定和特休假日、資方分擔社會福利成本增加…是全球無數先進國家人事成本上漲的共通模式。除非我們樂見台灣經濟一路往下沉,否則,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全職勞工的薪水只會往上漲、工時越縮越短、假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經營者的人事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成敗的關鍵在於,身為企業主和經營者,你看見這個趨勢沒有。

人力成本上漲,是全球先進國家的必然趨勢。

風險,就是和你有關的不確定性

風險管理,就是幫助你看見那些和你有關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ies that matter)

一例一休上路,其實從風險管理的專業角度看來,已不在我們風險管理的嚴格思考範圍內,因為背後反映的人事成本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很容易預先準備和管理,台灣卻出現這麼多倉促不及、狼狽以對的企業,證明我們的風險管理觀念,還極需要努力。

這次修法漲價風波,在各大企業都紛紛喊苦之間,唯獨晶華酒店一派從容,抓住媒體目光。面對修法上路,晶華酒店宣佈推出工時、薪水、福利都折半的「半職」職位,具體內容、配套方案、流程都設計得完整妥善,臨大軍而輕裘緩帶,看得出來早已預先沙盤推演。當中原因,不外乎是晶華酒店的經營者願意預先思考,看見人事成本上漲趨勢,提早進行規劃,才能將這次風險化為正面機會,不僅牢牢抓住員工和消費者的心,更聰明運用媒體公關,獲得大幅免費宣傳版面,進一步鞏固五星酒店的優雅形象。

如果經營者總是依循發生的事件,站在被動的防守姿態,那麼所有的風險,對企業而言都會構成「危機」;但假如經營者願意先去探索未來,預先思考規劃,你就可以比你的競爭對手更早做好準備,主動出擊。

 

沒有目標,就沒有風險管理:危機當前,先想想企業核心價值

by 孫保忠 Steven Sun 孫保忠 Steven Sun 無迴響

就如美聯儲委員會主席Janet L. Yellen在2016年12月的加息發布會上的短短一席話,出現了五次「不確定」一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企業經營者,更需要確定核心目標...

風險與安全管理專家 | 孫保忠

這幾年從事風險管理的經驗中,我發現企業最普遍的問題,是不曉得自己的核心目標。

專業來說,「風險」就是「和你有關的不確定性」,假如沒有核心目標,每個未來可能性都好像和你有關,結果企業主要不是顧此失彼、疲於奔命,要不就是在瞬息萬變的世事汪洋中,迷失方向。

什麼是目標?企業經營的思考方向

舉個日常生活例子。我擔任兒子小學的家長會副會長,已經很多年了,我發現,每年到了天氣很熱的時候,都會有家長要求裝冷氣,但很少有人可以確定裝冷氣的「目標」。

我的目標是什麼呢?對我來說,身為家長,我的核心目標就是小孩可以健康地長大,這所小學四周都是綠地,通風良好,最熱的時候室內溫度約31度,稍微熱了點,但不至於影響健康。而且,人體有極大調適能力,我們的汗腺就是為了調節氣溫而發展出來的器官,假如天氣一熱就開冷氣,小孩一直處在舒適的恆溫環境,那麼,根據用進廢退的演化原則,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就會降低,有違我「希望小孩身體健康」的核心目標。

當然,有的家長會說天氣太熱,影響小孩學習效率,所以要裝冷氣。於是,「學習效率」成為這位家長裝冷氣的目標。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哪個才是你的核心目標?身為家長(經營者),針對「天氣可能會很熱」這點(不確定性),如果你的核心目標是小孩的學習效率,那就裝冷氣;如果是小孩的身體健康,那就別裝。

設定目標無關對錯,它往往是一種選擇結果。這個裝冷氣的例子看似平凡,內在邏輯其實和企業經營一模一樣。面對同樣的未來不確定性,從不同的核心目標出發考量,經營者思考的方向、處理的手段,都會截然不同。

不同核心目標會帶企業踏上不同的遠征。

目標會怎樣影響企業?從311福島核災看物流危機處理

核心目標設定後,會主導企業所有決策和執行,包括最不樂見的企業危機處理。

還記得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嗎?地震引發海嘯,重創核反應爐,巨量輻射外洩;日本政府緊急宣布撤離福島、宮城、岩手三縣總共15萬人。當時,全球物流業的兩大龍頭──D企業和F企業當地分公司,也在撤離名單當中。

數以百計的員工必須緊急撤出,倉庫裡還有滿山滿谷等著送出的貨物包裹,該怎麼辦?兩間物流公司,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應變方式--

D企業無論在對外新聞稿、對內溝通訊息,都反覆表達該企業的核心目標:客戶滿意至上。他們說,本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最高等級的服務,所以這次核災發生後,公司所有人員、機組、設備,都會為客戶堅持運轉到最後一刻,盡力將所有業務處理圓滿,才會被迫撤離。

F企業則是完全相反。他們聲明,輻射大量外洩、福島情況艱險,本公司必須保護最重要的資產,也就是企業員工。因此F企業要求所有人盡速撤離,機艙空間會首要用來載員工和眷屬,其次是災區救援物資,最後,才是託運貨物。他們告訴客戶,為此我們感到抱歉,但請諒解我們必須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決定。

兩家物流巨擘都有災變SOP,而且都事先擬定、演練,但內部設定的核心價值卻截然不同,而且,他們都把這份核心價值貫徹到底──宣傳策略上,D企業總強調領先的全球網絡,多元的設備,高端的科技,而F企業的廣告總是多了份溫度,關注在「人」(合作的客戶和企業員工)的價值;評鑑考核上,D的高階主管像官,F的主管則要被員工打分數。

目標核心不同,思考的本質、優先順序的判斷,自然就不一樣。目標設定是確定你「選擇重視什麼」的問題,無所謂對錯,經過這次事件後,這兩間物流公司,依然分別穩佔物流產業全球1/3市場。

全球兩大物流公司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堅守貫徹其企業核心目標,分別佔有1/3天下。(Cory Barnes)

我們將進入一個無法掌握的時代,就如美聯儲委員會主席Janet L. Yellen在2016年12月的加息發布會上的短短一席話,出現了五次「不確定」一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企業經營者,更需要確定核心目標。Xilienz風險顧問團隊,協助企業設定目標,辨識風險,讓未來的不確定,變成提升企業的助力。告訴我們,你想鞏固的是哪一片江山?